这篇是假期的一点读书思考。
1
我公司公众号都是转载别人文章,选文要求就2个:阅读量高,转发量好。乍一看好像很容易,不就是选优质的吗?但是实际选的时候,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举个例子,我们是职场类公众号,前段时间看到个“对员工残酷的公司,最后都死掉了”,角度刁钻,同事觉得打开率肯定不低,但是有点敏感,转发还得屏蔽老板,可能影响转发率,最后pass。
又看到一个员工应该有老板思维的,转发率应该可以,但是选题不够敏感,打开率可能不高,又pass。
结果,最后选了个选题还可以、内容也比较适合转发的,数据基本能保底但没什么亮点,也就是比较中庸。实际结果也差不多,勉强过KPI,但是我们心理都明白:读者要的是惊喜,不仅是及格。长期提供这样的文章,阅读量只会节节败退。
相反,总是能出爆款的号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选题或者内容总是很尖锐,反倒更吸引价值观相同的读者,自动剔除不认可的人,而不是为了阅读量委曲求全,想要讨好所有人,这样的号阅读量和粘性反倒是节节攀升。
仔细思考一下,很多现象几乎都是这样,极端路线往往比中庸之道要好一些。
2
春节回家和朋友聚餐,几个几年没怎么见面的初中同学听说我在北京,还是在互联网行业,都表示了欣赏甚至一点点佩服。
没错,这几个朋友就是被各种营销号吐槽的“不求上进”的人,想从事的职业是老师、公务员,想进事业单位、国企,想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过稳定而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但是,他们的状态可没鸡汤文写得那么惨,整体无所事事,迷茫低落,相反,上班时间做好本质工作,下班时间打游戏追剧,虽然没什么追求,但有房有车也没什么可忧愁的,也没那么辛苦,日子虽然平淡但也自得其乐。
毕业后自己选择留在家乡小县城,走关系凭本事进体制内的,往往没什么大的抱负,只想过岁月静好的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一生都不能大富大贵,但也活得自在悠闲。
而真正有实力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更不会担心这些事呢?因为在他们眼里:机会遍地都是,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彪悍的人生就是给这些人预备的。
最纠结的也就是处在中间的人,不满足小城市的单调乏味,向往大城市的光怪陆离,但真要是去了(或者已经去了),可能千辛万苦还混不出来什么,还要忍受租房挤地铁加班雾霾背井离乡,所以,这些人在社交网站上吐槽就不奇怪了。
所谓的中产焦虑也是这回事,真正的底层根本就不会焦虑,因为早已麻木并认命;只有那些竭尽全力往上爬,却还是看不到出口的中产才会陷入焦虑的怪圈。
井底之蛙是快乐的,痛苦的是曾经爬到过边缘,瞥了一眼光怪陆离的广阔世界,但是力气支撑不住又跌回井底,并再也无力起跳的青蛙。
知道却永远得不到,不如从来就不知道,因为这会让一个人毁灭。
3
知乎上有个长盛不衰的问题:月入10万,难吗?
下面的高票回答各种秀暴富经历、讲大道理的,但仔细分析一下倒是能找到共同点:这些所谓赚钱的大多数就是2类人:一心一意只想着赚钱,和真正致力于热衷的事业,根本不care钱的人。
前者无所谓风险与付出,就像随时等待着兔子的狡狐,总是保持全副武装,伺机而动,一不小心抓住几次机会,财富直接跳了几个台阶;后者因为真心热爱,更容易做到极致,凡事做到极致,赚钱就只是顺便的事。
是不是有点熟悉,有些灰产起家再洗白,有些折腾多年,创业追风口终于有点小结果的大多是前者。
而专注于热爱的事业,或者哪怕众叛亲离也坚持理想,最终得到市场认可的往往是后者。
最不容易赚钱的则是位于这两者之间的,对钱没有嗜血那样的渴望,对事业又没有绝对的热爱和激情,关键时刻既不愿冒险,还不能坚持,最后就是一个结果:总是感觉自己付出了还没有回报,郁郁寡欢。
4
有一本网红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名字有点鸡汤,但是内容很实在,讲的是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应该怎么做,作者认为,要想让企业渡过难关,偏执狂的管理风格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
原因是偏执的管理风格能帮助企业快速决策,勇于创新甚至自我革命,最终走出危机。
不过,根据各种调查研究,这句话套用在个人上似乎也可以。
马云、乔布斯、马斯克……
耳熟能详的著名企业家性格里好像都有极端的一面。过于自负、苛刻、冷酷无情……
这种特质被称为反社会人格,也就是缺乏共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但这还真不是特例。牛津大学就做过相关研究,调查了来自各行业的5000多名对象后,列出了具有反社会人格最多的几种职业:CEO位列榜首,接着依次是律师、媒体从业者、推销员和外科医生。
而一项1941的研究也表明,这些性格极端的人,人生确实也容易走极端,要么是事业成功走上巅峰,要么就是沦为无业游民甚至触犯法律,坠入地狱。
是啊,坚持、特立独行、冒险……这些词本来就是中性的,谁能知道你会走向哪个出口呢?但有一点,如果你恰好是中等善良中等邪恶,那你可能陷入“中等陷阱“,中等水平的人生,没有大风大浪,但也没有过瞬间的璀璨夺目。
5
从宏观角度看,极端更好也成立。
比如,中产总是最焦虑的一批人,吐槽他们太矫情还真是冤枉了,因为,这真的不是他们的错。
塔勒布的《反脆弱》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而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的伤害。
而早在11年前,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就出版了一本《M型社会》,讲的就是在全球化趋势下,贫富差异越来越大,除了少数人能跻身金字塔,大部分人将面临财富洗劫,沦为中下层,中产阶层凹陷,整个社会呈现M型。
折射到现实,可以再通俗一点:通货膨胀这么多年,房价的畸形抢走了中产多年的积蓄;税收更是榨干了上班族的精力与心血;至于股市,收了一波又一波韭菜,这不,消费升级这把大刀又霍霍砍来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产。
中产能不焦虑吗?
这样看来,好像走极端确实是更好一些。
要么就放下一切抵抗,接受命运的安排。
要么就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到最后不放手。
无论哪一种,似乎都比在中途摇曳不定更好些。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