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怎样做才能更了解孩子?
怎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令他更愿意配合日常安排呢?
No1.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养育的基石。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或冷漠拒绝,父母需要的也不是指责或纠正,而是倾听与理解。
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可以说:我知道,你希望我能答应你。我说不的时候,你很难过。
@爱之杯 自己和孩子都需要,只有自己富足了,才能给到孩子。给自己蓄杯的方式:聊天、写日记、静思冥想、与爱人重温浪漫、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
思考:孩子的杯子空了是什么样的?你自己的呢?你通常怎么给孩子蓄杯?自己怎么蓄杯?当你和孩子两个同时空杯时,谁来为其蓄杯?
孩子天生自带一个杯子,需要不断用爱和关心来注满,成人通过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他蓄杯。再大一点,可以通过表达爱、回应需求、和他们一起玩,来为他们蓄杯。学龄阶段,倾听、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3. 成年人给自己蓄杯
方式:聊天,写日记,静思冥想,与爱人重温浪漫,培养兴趣爱好
4. 倾空“情绪之桶”--接受孩子的情绪,比如允许其哭
指无法承受情绪所带来的痛苦感受,比如悲伤、恐惧、愤怒、季度、沮丧、羞愧等。
Part2.游戏力养育的第一步
游戏力养育的三个元素:联结、向内看和轻推
I.联结:和自己、和孩子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结
II.向内看:向内看自己、看孩子内心的需求
III.轻推:轻推自己、轻推孩子
I.联结:
1. 联结,能被彼此感受到的情感纽带,比如信任、接纳、爱、欣赏甚至是真诚的道歉,同甘共苦。共情别人,感受别人,让别人被看见,被照见,被接纳。(作为父母,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如其所是地看到孩子,抑制住想要控制和改变孩子的急迫想法)
2. 联结断裂,重建联结:拥抱,慈爱,道歉,游戏,崭新的开始,蓄杯......
II.向内看:
通过反思和自我觉察,发现最深层的养育价值观,通过暂停避免冲动反应,找到内心深处更安静的声音。向内看也意味着看向孩子的内心,看到他表面行为下的感受和需求。
游戏力养育思维练习
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此刻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会怎么想?
倾听父母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有什么感受?
这是不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是否应该先深呼吸,平静下来,再决定怎么做?
孩子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有没有别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不管情况多糟糕,能不能先关爱一下自己?
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III.轻推
轻推的关键点是把孩子带到情绪临界点。临界点是一个心理位置,在这个点上,有能力面对恐惧,虽然感到害怕,但还能有所行动,至少应再往前迈进一小步。
轻推的原则:
1. 始终陪伴
2. 速度要慢
3. 经常暂停,永不放弃
4. 保持在情绪临界点上
5. 始终给予情感支持
轻推需要的是耐心、共情、欢迎所有的情绪、温柔地陪伴,最后和孩子一起走进新的情绪状态。
建立安全感三种途径:
回应:辨识儿童的需求,并满足他。基于爱和尊重的指导。
反复的积极互动:
镜像反映:让孩子知道,我看到你的感受了。你的情绪是正常的,他可以应对这些情绪。
小时候,你得到了全然接纳吗?
你的每个特质、每种情绪都受到欢迎了吗?
你的每个目标和愿望都得到支持了吗?
父母和老师是否能如其所是地看到你,接纳你本来的样子?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美好瞬间令你至今难忘?
你身边的大人经常用的积极词语、正向表情和行为都有哪些?
当你受伤、生病或难过时,是怎么被安慰的?
你的独特才能是如何被培养和欣赏的?
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大人是如何替你表达愤慨的?
你是怎么感觉到被尊重、接纳、理解、关心和喜爱的?
哪些养育方式是你小时候经历过,但不想带给孩子的?
身边的大人会对你用哪些负面的词语、表情和行为?
当你需要安慰时,或者想让别人欣赏自己时,是不是遭到了忽视、否定或者惩罚?
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大人会不会责备你?
你是否被这样对待过:不被尊重、冷漠对待、不被接纳、不被理解,或者不被关爱?
情绪触发点处理
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触发了你?
当你被触发时,体会到了哪些具体的感受?(心理感受,身体反应)
你能想到的触发点的来源。如果不确定,可以问问自己: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哪些经历?
列写你接下来的举动。
触发点 反应 来源 回应
你寻求的每个答案都已在你心中。向内看,做内在的工作。
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