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日昌教授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收获颇多。
的确, 好的学习成绩,不是一蹴而就。它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可像郑教授分析的这么详细和系统,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郑教授讲到,孩子们加工不同通道的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是视觉宝宝,对图表比较敏感;有的是听觉宝宝,听讲后就能吸收很好;而有的孩子需要动手,才会印象深刻。
如果同时打开不同的通道,让视听动组合起来,那么,孩子学习知识点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看到这里,我问了儿子一句:“你感觉自己属于哪一类?”“我看过图表之后,对知识点印象就比较深,我感觉自己属于视觉宝宝。”“嗯,那你要归纳整理树形图哦!”
儿子示意我不要打断,我们继续收看,郑教授又谈到学习动机的强烈与否也影响了孩子的成绩。
还谈到了学习方法,如: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来进行复习和巩固;课前预习,对于老师课上要讲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以茶杯为例,将扩散思维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点变成系统的,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归类。
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谈到家长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家庭氛围也重要。如果是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也会有好心理感受,学习效率也高。
看完之后,我问了自己:“作为母亲,我给孩子提供了好的学习氛围了吗?提醒孩子按时复习巩固了吗?我在哪里需要继续改进?在攀爬知识高峰中,我是引领者吗?”
是啊!学习犹如爬山,越往高处攀爬,氧气越稀薄,登山者容易患高山病。同样,日趋繁杂的知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发会变得抽象。不讲究方法,就会像患高山病一样患上一种抽象病。
通过听郑教授的讲解,我愿意去做的更细致的改变,列出改变的计划。
和孩子一起寻找“知识山崖”之外的,清澈溪水和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