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奢侈是病,乐意是药
罗伯特.弗兰克在《奢侈病》中称金钱买不来幸福,无节制的挥霍和炫耀性消费是个人的骄傲,群体的悲剧。他认为我们必须因为贪图奢侈与享乐而付出代价:如没有清洁的饮用水和空气质量不达标。因此我们必须反思自己地行为,终止厚颜无耻的奢侈消费。
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但若是细细品味,这个道理就像:“每人少浪费一张纸,地球就会变成无污染的绿色星球”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样经不起推敲。彼得.梅尔在《有关品位》开篇中说道:
“我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来就有喜爱挥霍的倾向,且有贪多求好的强烈欲望,这些东西兴许就潜藏在一个人的基因里。”
宗教可以否定人的欲望,但欲望并没有消失,反而在某些不曾见的角落加倍滋生;道德可以束缚人的天性和欲望,但本能和欲望并没有消失,只是备受压抑着等待着宣泄和释放的时机;任何试图否定人类欲望的观点说到根本都是在否定人类本身。
而社会的发展就像一个巨大的车轮,滚滚向前,它的开始或结束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历史有条不紊的碾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任何试图扭转局面、试图使人类倒退发展的人及其学说,都是煽动、蛊惑群众的异端邪说。比如“少开一天车、少用一点电、少花一点钱。”
-2-
“炫耀性消费”怎么了?没问题呀~
“等咱有钱了,满汉全席买两桌,吃着一桌,看着一桌;等咱有钱了,劳斯莱斯买两辆,开着一辆,拖着一辆……”
这首网络红歌虽然有戏谑和搞笑成分,但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式”奢侈消费的精神:“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2015年中国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1168亿美元,全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接近一半)的奢侈品(数据来源:财富品质研究院)。有外媒戏称中国人为“行走的钱包”,更有媒体、学者进行大肆渲染、批评:说目前“中国式”奢侈充满了盲目性与炫耀性,这种奢侈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败坏的体现。
但只要最好的和最贵的怎么了?“行走的钱包”伤害到谁了?早期的日本人也是“行走的钱包”,更早期的英法德等国人也是“行走的钱包”,“行走的钱包”证明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我们有钱了;二是走出去了,牛逼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
学术界有一种普遍共识就是:现代社会出现了“异化”消费,即为重视金钱和奢侈生活,这种观点不仅局限于富人,也进一步影响着穷人的消费观。他们一方面肯定奢侈消费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及积极作用;一方面又大肆批评、反对奢侈文化的普遍盛行;也真是难为他们如此矛盾和纠结了。
其实说到底,消费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如何消费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就算上班族花光一个月工资买了个LV包,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月天天“吃土”,那也是人家的自由选择。我们不应该对那些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工作换取自己心仪商品的行为进行指摘和谴责。即便这是一种“虚荣”,也与任何人无关。
-3-
所谓“时尚”与“品味”
有人说“时尚”是清高的,他们觉得有些中国人,特别是“某些名人”穿“土”了时尚,糟蹋了东西。单纯一大堆名牌的堆砌并不代表“时尚”,时尚是一种品味和能力,就像有钱的人钱再多也成为不了贵族一样,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高逼格的“格调”,是一种天然的、完全不加粉饰的“高、大、上”。
的确,奢侈品曾经一度只服务于欧洲贵族与皇室成员,是不屑于普通大众的。但奥黛丽.赫本穿火了纪梵希的小黑裙,刷爆了纪梵希的财报,至此以后,“时尚”开始跟好莱坞明星们眉来眼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全民“奢侈”的浪潮。
时尚真的很清高吗?清高个P呀~,时尚说到底是一种商业行为,营造的氛围再稀缺也是一种“营销的艺术”。
在时尚界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对于那些有钱有品位的人,给他们量身定做和高级定制;对于那些有钱没品位的人,给他们限量版;对于没钱有品位的人,给他们低调奢华的东西;对于没钱没品位的人,只给他们大大的logo就好了。
如你所见,清高的“时尚”大而全的涵盖了各个阶层,连没钱没品位的人都没有轻易放过。你眼中所谓的“土”的掉渣,不过是普通人“时尚进阶”的必修课而已,换句话说,谁又没“土”过,你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而“品味”这种东西,就像酒量一样,只要有钱,练着练着就出来了。
-4-
钱是罪过?
有人说“钱”是万恶之源,是“金钱”的诱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现如今,无比奢华、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人们开始追求“物质至上”与“金钱崇拜”的价值观,过度地消费、沉迷于感官刺激与享乐主义。而在物欲横流、骄奢淫逸的社会环境里,“金钱”则是滋生腐败、助长贪婪的罪魁祸首。媒体曝光的丑闻性事件,无论是贪官、富二代、被包养,还是一般性质的炫富事件,都或多或少跟奢侈品有关。
这就好比有人拿了一把“刀”杀人,最终错的是“刀”,而不是用刀的人一样。消费,无论是消费普通商品还是奢侈品,说到底是一种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伦理关系,充其量因为消费方式上存在分歧可能产生道德评价及风险。
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实现市场与自由交易的基础。金钱根本不是万恶之源,金钱根本无法涵盖所有的“恶”。退一万步讲,如果金钱消失了,“恶”就不存在了吗?金钱(货币)本身并没有善恶正邪之分,区别是使用它的人以及它的用途。
我不清楚没有钱或奢侈品之后“恶”会不会消失,但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儿经济学,就会知道没有了消费的狂热,国民经济一定会崩溃,一大部分人将会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虽然外媒戏称中国人是“行走的钱包”,但不可否认正是这批狂热的中国人拉动了他们经济、刺激了当地的旅游与消费。
参考资料:
1、Robert H. Frank《Luxury Fever》
2、彼得.梅尔《有关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