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人说,我写作没灵感了,写不出来了,怎么办?我脑子里忽然就脑补了一下,便秘似得痛苦,仿佛使劲想用力却总是没有用。
后来,我自己也反省了一下我自己的写作灵感问题,我忽然发现我很少有这方面的困扰。我的草稿箱最少都有三篇稿子在后台,我只要有灵感就写下题目,然后丢在草稿箱里,等有了时间就去完善。可能有人不太相信,因为我不是日更。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极其不愿意打字,再者我不会觉得必须日更,周末我反而不愿意更新,因为我觉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话题,写作的灵感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难,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过于紧张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日更的原因之一。我的灵感主要是怎么来的呢?
1、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灵感更需要多样化
灵感就像是飘忽不定的世外高人,你求他他不来,你不求他他偏偏就在。我觉得我的写作灵感在于我的生活关注面比较广。
我分析了下我自己的文章,涉及面很广,从财经到历史,从音乐到动漫,这些都是我关注的内容,所以写作的素材很多。比如我最新的文章写的是股票账户的作用,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上一篇理财文章。再往前的文章是写三国的,这是看了三国的书来的灵感。
日常生活永远是灵感的源泉。很多的写作者虽然道理都懂,但是观察不够仔细,不够仔细就没有可讨论的点,也就没有了写作的素材。比如我写王石事件,我看到有人说大股东不是公司的主人,我就觉得这点说的不够严谨,就值得写一下。
另外,可以给大家借鉴的一点就是不要一直就看一类书,这是在给自己限定能力圈,画地为牢。同质化的东西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新意,如何能让你持续的思考呢?带来新的东西呢?
2、勤于交流,善于捕捉交互中的灵感
进入某个平台写作最大的好处在于你可以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每个人的观点难免就会不一样,这时候就会有讨论与交流。
我觉得交流也是写作灵感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所谓头脑风暴就是用讨论来激发大家一起思考,在各自的头脑中刮起一阵风暴,让你的思维焕然一新。
举个例子,我之前的文章写一个股民的自我修养就是来自于和别人的讨论中诞生的。因为我写了个基金投资的文章,有人要问我怎么做到独立判断。
讨论与交流是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手段,子曰:我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的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走出去与人交流,不要让自己的眼光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自嗨。
3、敢于提反对意见,善于逆向思维
我觉得以上2点都是外部的来源,而外因最终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关键还是靠自己的思考。
我觉得很多人虽然说思考,但是却不一定懂得真正怎么去思考。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他人也不如不信。读书看文章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敢于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拍手叫好,说什么都觉得对。不妨逆向思维,反着思考一下是否合理,是否论述的有道理,很多问题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
如果你逆向思维,反向推论或者思考一番,你的思考就更加有深度了,思考面会更加宽阔。你思考到的问题就是你写作可以利用的灵感,而且你的写作会渐渐地更加深入,思路会更加的清晰。
举个例子,我最近写三国的文章,三国到底谁最聪明,很多的朋友留言说不同意我的观点,诸葛亮、司马懿、郭嘉都有说,这样的讨论我很喜欢,反对或者不同的声音会让你去思考:他说的到底对不对,我去查查资料,这就拓宽了思路,搞不好下一篇我就写诸葛亮了。
4、不要逼自己,宁缺毋滥
这一点其实是讲写作的心态。现在很多人热衷于日更,我反而不以为然。日更意味着你每天必须有东西可讲,而你每天的时间又不一定那么充裕,那你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就没多少,你日更的质量根本就无法保持。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误区,写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见诸笔端,而不是追求数量。
首先,写作的灵感就像是一口井,当他快要干涸的时候,你应该停一停,等储蓄更多的水再喝,而不是吃光用尽,无异于竭泽而渔。其次,思考需要时间,灵感枯竭无非是思考无法展开,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这时候强行日更,只会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反而不利于自己的进步。最后,宁缺毋滥更是对自己的心态一种锻炼,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即使有催稿也必须保持好的心态,否则怎么写出好文章?
写作是一个锤炼的过程,贾岛在驴背上上一直推敲“鸟宿池中树,僧推(敲)月下门”以至于入迷撞到韩愈,古代诗人都是如此的勤奋思考。写作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去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你的灵感无处不在,终究能下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