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108次,本周第6次
早上的约练中,我做来访者,想解决下最近约练做咨询师的困惑→为什么我不忍打断来访者,总希望让对方感觉舒服,满意?侯老师的陪伴和梳理,让我发现我的内在有一个“让别人满意我才会有价值”的心理需求。正是这个需求导致我的工作和生活界限不很清晰。“延时和一定要解决问题是来访者的需求还是你的需求呢?”这句问话一下子让我意识到我自己是很享受助人后的感觉的!似乎我的价值只有通过帮到别人才能体现出来!讨论环节里,观察员董老师讲的“助产士和产妇”的故事,再次让我清晰了咨询师的职能作用是陪着来访者,让他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边听他叙述边梳理,让他逐渐看到那个卡点,再用他自己的力量将那个卡点解开。就如同,产妇在生小孩时,助产士在一旁陪护着,给她安全感,为她加油鼓劲,最终产妇自己将孩子诞生,这个过程中,助产士是无法替产妇去生孩子的,咨询师也一样,过度用力,是帮不到来访者的。而陪着来访者看到自己有很多资源和力量,是自带小宇宙的,这才是咨询师该做的。
而我自己,潜意识中把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是万能的,以为自己在帮助对方,却恰恰是我的自恋伤害了来访者的自主能动性。
来访者本人才是他生命的专家。即使来访者感觉好了,也不是咨询师的功劳。产妇本人如果不用力,孩子是生不出来的!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109次,本周第7次
上午接了个电话咨询,给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做职业规划。问她最期待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她对自己的性格特质优势短板有怎样的认识?她现在所学的专业都包括什么科目?她会对哪科更有兴趣?兴趣体现在哪里?她所在专业的研究生专业都有哪些具体分支?那些分支分别对应的岗位工作是什么?她会更考虑哪个?——总结时,让她重述了一下整理出来的职业规划设计的思路,以及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推荐她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性格倾向”测试,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可以去向哪里。
三、第四期约练挑战第110次,本周第8次
中午参加了张老师对初级11课的复盘活动,自己有触动的点是
1当来访者关注点全在别人如何不好,希望他的改变时,咨询师不能急着将来的者拉回来,转弯太急了就容易翻车,只有慢下来,陪着他,好奇他的想法,来访者的在意,看重,担心才会出来。
2共情,重新建构,倾听,具体化,反馈这些基本功是需要用一辈子来修炼的,这些是心理咨询这棵大树的根基,当这些基本功与我们本人融为一体,内化于心,咨询是在用咨询师这个人在做工作,如果内在没有这些基本功的积累,只用些外在技术,花拳绣腿,对来访者是无法起到助力作用的。
复制焦点群老师的读书笔记
1.“一起工作”就是咨询师和当事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对TA或为TA”工作,不替当事人做决定,不把当事人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否则TA会依赖咨询师,自己不作为,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推到咨询师身上。
2.产婆术,向产婆学习。咨询师相当于产婆,是协助来访者的角色。协助当事人梳理自己,看清自己想要去哪儿,看清自己的资源和力量~~,协助TA长出力量。当事人该出的汗、该流的血,必须TA自己来,没人能替TA,也替不了TA。当事人最后发展出来的新的力量和应对能力也是TA自己的功劳,应该归功于TA自己。
3.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4.定义应该是当事人自己认为的,自己认定的。定义和界定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界定,界限定义,澄清和确认无意识的例外,把无意例外转化为有意识例外,提高有意例外出现的比率。
6.无论是定义和界定都是一个澄清的过程。
7.界定,界是边界的意思,刚开始是咨询师发现当事人的例外,当事人不一定有这样的认为,但经过咨询师的指点,当事人也把它划为自己例外经验中。
并集与交集的过程,界定不是当事人自己能界定的,是在咨询师协助下完成的。空集(装优势、例外、成功经验的袋子原来是空的)变成非空集,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