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易中天写的中华史,又回忆起当年疯狂追捧易中天的《品三国》的场景,当年易中天品的三国绝对是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赞赏也好,反对也罢,人们不减对《品三国》的热情。自此之后,易中天相继推出多部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36部易中天《中华史》。《中华史》自2013年5月第1部《祖先》一经推出,立即大火, 成为人们必读之书。时至今日已经推出到第18部《王安石变法》,热度不减。如此热捧一部历史读物,这在中国并不多见。那么,是什么原因成就《中华史》长盛不衰的地位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一)通俗易懂。易中天凭《品三国》一炮走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俗幽默的分析,而这部《中华史》延续了这一传统。这部《中华史》属于通史类著作,这类史学著作目前并不少见,经典的比如《中国通史》,虽说也是通俗的史学读物,但仍属于入门读物里相对高级的作品。而易中天的《中华史》确是老少皆宜的作品,年少的读故事,年长的读经历,业余的长知识,专业的读精神。而且文章引用的文献全部翻译成白话文,通篇没有文献原文,这大大提高了文章的通俗性。总之,因为通俗,所以人人可读,自然传播广泛,而通俗易懂是其广泛传播的关键因素。
(二)全球视角。易中天《中华史》是目前中国唯一一部从全球视角为中华史树碑立传的通史。目前大多数通史著作往往以时间为经,事件或人物为纬,叙事角度局限于国内。而这部《中华史》确是从全球视角俯瞰中国历史,从全球角度对比发现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潜力。比如在《两汉两罗马》中,当时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同属于世界性大国,几乎同时分裂,但分裂后的走向完全不同:分裂后的汉帝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统一,将中华文明继续延续;分裂后的罗马却没有重归荣光,西罗马帝国很快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则延续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再比如说《禅宗兴起》,虽说是以介绍禅宗为主,确是将三大宗教通通介绍一遍,俨然是一部宗教史。从这样的全球视角看中国史,确实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大开眼界。
(三)私人修史。中国古代历来有私人修史的传统,《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一大批优秀史书都是私人所写。唐朝设立官方修史机构,以后历朝成为定例。这以后,除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郑樵的《通志》是私人编修的影响较大的史书外,这期间并没有太多的私人去修史。解放后政府组织了许多集体修史,因为唐朝以后的史料极为繁多,搜集取舍都很困难,个人很难胜任,故私人修史慢慢减少。但,易中天例外,他以莫大的勇气独自一人修中华史,肩负着向普通读者传播中国历史的使命,延续着自古以来私人修史的传统,这在当代不多见,在共和国成立60余年的时间里也不多见,仅此一项就能吸引读者去阅读其著作,去体味易氏史学的魅力。
(四)忠于事实。我国历代史官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忠于事实。唐代史学家刘知己认为史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方面的能力,其中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易中天显然坚持了这一传统,他的作品里虽然引用的文献都翻译成白话文,但,引用的文献通过注释的方式标明具体的出处,以示严谨。同时,在一些史实的描述中,因为正史可能没有记录更多的细节,可出于文章叙述的必要,易中天加了一些自己的猜测和推断,这些推断虽是以史实为依据,但为了忠于事实,易中天仍然加上必要的介绍,说明这些推断的由来,足见其态度严谨。历史讲究是真,有这样的忠于事实的态度,《中华史》不火都没天理。
(五)短小精悍。易中天《中华史》每部书平均字数在7.5万字左右,篇幅可谓非常小。篇幅不大,人们阅读起来就没什么压力,读起来就不会中途轻易放弃。这点非常重要,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读书时间不多,而且都是碎片化的时间,那种大部头的史书因为篇幅问题不容易被接受,比如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约37万字,中国社科院编写的《中国近代通史》更是达到了440万字。这等规模,反倒是人们一看就会放弃,因为时间不够。易中天就察觉到这些,他的中华史到现在总字数也有一百多万字了,因为化整为零,目前分了18部出版,而且是一部一部推出来,巧妙的避开了人们没时间读大部头历史的问题,找到了人们的需求痛点,所以能大火。
(六)以点带面。这部中华史并没有像以往官修通史一样用几乎巨细无遗的笔法将历史详尽的写出来,而是选取一些重要突出的事件或人物作为叙事节点,以点带面来写史。比如隋唐部分,选取安史之乱作为叙事节点,将唐朝衰落直至灭亡的一百多年历史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两宋部分选取北宋几次改革(《大宋革新》《王安石变法》)作为节点,将北宋建立到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加以阐释,并引出变法原因,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这种写法很像《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一年的财政军事政治等状况整个明朝的发展状态,这种以点带面的写法在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引入中国的时候就震撼了中国史学界,并且影响至今。这样写的好处是叙事简洁不拖沓,一气呵成,读完能给人以畅快之感。
总的来说,以上六点虽不能概括易中天《中华史》大火的全部原因,但已经能总结出大概了,这样优秀的史书我会继续读下去,我也推荐其他喜欢历史的人都读一下,一部好书,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去分享,这样才能体现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