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后,女儿给我分享了一个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数学课堂上,她同桌不写数学作业偏要写其他作业,老师说过他几次,他不听,老师很生气,把他的本子给撕了。结果他同桌也很生气,攥着拳头、身子发抖地看着老师,冲老师发脾气。
放在以前,我可能也就听听,现在,也许是因为看了一些身心灵的书,读了绘本,听了、看了些故事,感官慢慢地打开,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明白故事的力量,我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发生的这些事孩子会怎么看,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也越来越明白父母智慧的引导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读书使人明智,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之于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如何做才是对的,带给他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到尊重,不放纵也不强制,如何做才能让他们吸收到的是阳光而不是伤害或者说潜在的伤害,如何做不会给他们的人生造成束缚和障碍。让所谓原生态家庭的伤与他们无缘,而不是到了成年再觉知,兜兜转转,费尽心思去修复童年的伤害,而这些伤害却是因为父母的无知,无意识中造成的。
听完这个故事,我似乎可以感受得到这个孩子身子发抖、生气的样子,可以理解老师,也心疼孩子,我问女儿对这件事她怎么看。她觉得不应该对老师发脾气。我问她对老师撕本子这件事怎么看,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我说妈妈也做过这样的事,事后我可是很后悔的,而且,我觉得也没什么效果。她说对她有帮助,她会记着不这样做了。事实上呢,其实她没记着,现在我也没看到她整洁、有序的错题本,呵呵。她之所以还这么说,是她的头脑在告诉她应该这么做,不自觉的在讨好我,虽然她根本没做到。
“你同桌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上写其他作业呢?他也许有自己的安排呢。”
“不知道,他经常被留堂。老师说过他几次了,他还是这样。”
她觉得老师之所以撕他同桌的本子,是因为他没听老师的话。也就是说,在她现在的认知里,她可以接受老师撕本子,她也没想着要反抗,就像上次我对她发脾气,她只是哭,却什么都不说。不知不觉中,她学会了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为了让她对老师充满敬意,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我们之前经常会对她说老师的好,老师的不易。可是现在我想告诉她的是,哪怕专家、老师、父母长辈也可能是错的,我希望她有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跟在某个人或者某个认知后面做一只小羊。
“还记得《床边的小豆豆》吗?你觉得小豆豆怎么样?”
“妈妈,我知道了。我同桌也有很多优点的。”女儿想了下说。
“嗯,比如说……”
“我同桌很有主见的,还有他画画也挺好的,他特别会画火柴人,画的又快又逼真。”
“嗯,不错,你观察的很用心。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优点和擅长的东西。”
“嗯,我要再找找他的优点。”
“嗯,你也可以把你观察到的优点说给你的同桌听。”
“那他肯定会很开心。”
“我想是吧。今天,妈妈想说的是,不管是谁都有可能犯错,关键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要想一想什么是对的,而不是做一只羊,自己什么都不想,没有一点判断能力,只管跟着前面的领头羊走,哪怕前面是悬崖也跟着一起跳。还记得那只羊吗?”
“记得。贝贝熊里的。”
感谢这些我们一起读过的书,让我们拥有共通的语言,可以更好的沟通,彼此明白在说什么。
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