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了清晰可见的,切实可行的计划,留下的知识高效执行。
“可行”的计划
你是否曾制定过每日或每周计划,却未能成功执行它们?你是否曾开始过新的饮食或锻炼计划,之后却难以坚持到底?请将我的名字也加入这份羞愧人士列表中。
你制定了一份看起来挺好的计划,然后却败于执行过程。但你难道不能说这份计划一开始就不太合理,因为它并未将执行效果考虑在内吗?若你制定出一份当日计划,就必须考虑个人优点与缺点,把这些因素作为计划中的组成部分。无论这听起来有多让人难以接受,它意味着你必须考虑个人的自律水平、懒惰程度、拖延倾向、智力和技能水平等因素。若你要把这份计划指派给某位就像自己一样的人士,又会期待何种结果?那位人士能执行完成这份计划吗?如果不能,他们会败在哪些地方?何种计划又能被那位人士良好执行?
说明此事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制定个人计划需要高度的自知意识。若你知道自己在第一个“待做”事项上便有80%的拖延可能性,而这会使你的剩余计划无从谈起,那么你的计划本身就不合理。你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知意识,知晓该如何让自己执行完成计划。
总体解决方案就是冷静看待自己,拓展出对个人优点和缺点的自知意识,了解你能顺利执行何种计划,又很可能会搞砸何种计划。不论何时制定计划,都充分考虑自己要如何执行完成。跟踪了解你的执行效果,看你在什么情形下干劲十足,什么时候又会拖延懒惰。当制定个人计划时,请考虑如何能重新创造出最佳工作状态时的环境条件,同时最小化会令你分心烦扰的环境条件。
现在,若你已从整体上做了自我探索,无论尽多大努力补救自身缺点,仍在执行需要达成的计划时表现糟糕,那你可能就需要考虑,去寻找更适合个人技能与天赋的工作行业。你还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提升个人技能,将弱势领域变成全新优势。而你不想做的,就是继续困于执行效果总是辜负个人计划策略的情形。
框时工作
首先,假设你要完成某事,但因完美主义倾向,可能出现所用时间远超事情本身价值的风险。所以你就给自己框定明确时间量,绝不超出特定时长,只在这段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工作。
采用框时工作的第二种情形,就是遇到想完成的任务或项目,但自己并不确定该从何开始。或这份工作似乎在做出有意义结果前,需要花去很长时间。或者这份工作可能非常枯燥,我会有拖延倾向。此时我就用框时工作方式,直接承诺在当前任务上只工作限定时长,以便取得些进展。我一般采用长度为30-120分钟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抛弃任何要达成特定成果的念头 — 只承诺花时间工作,不管最终进展如何。我利用这种工作途径的一个例子,就是写作新文章。自己写完一篇文章通常要3-8小时。有时我能一口气写完一篇文章,但大多数时候,会把它分为多个时间段完成。我利用框时工作法,承诺自己不管有何结果,都将埋头写作1-2个小时,这样便可在文章创作上取得初步进展。之后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写作任务。
上述做法的一个意外结果,就是个人实际工作时间,经常会比原定计划长很多。
框时工作能够绕开完美主义陷阱,避免拖延行为。这使之成为极其有用的时间管理技巧。
最佳思维方式
“我如何能用可能存在的最好办法解决某事?”
采用最佳思维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它能帮你提升个人标准。与安于次优解决方案和平庸结果不同,你将承诺尽自己最大努力,同时还会考虑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与自身现实条件。通常当你自问“什么是….的最佳解决方案?”时,你将发现与询问次优性的问题相比,个人思维会朝着类型非常不同的解决方案运转。
只有询问才能收获答案。所以请直接询求那最佳答案。
Learning from Model
人们在试图提升某一领域自身成功时常犯的一个大错,就是总从还未获得正确结果的人士那里寻求建议。
我宁愿从在某一领域远比我成功的人士那里,只获得一两个问题的回答,也不想和基本上跟我处于同一水平的人们聊上一整天。
充满矛盾的一个奇怪事情,就是从和自己水平相似者那里获得的建议,通常听起来非常顺耳与合理。但这些建议经常没啥益处,很难通向成功,或者毫不管用。另一方面,来自水平领先你很多的人士的建议,起初听起来十分糟糕或鲁莽。但若你真的抱着一点信念好好应用这些建议,通常都有精彩效果。
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人们难以向在某一领域比自己好很多的人士寻求建议。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对此心存畏惧。我能建议的唯一做法,就是甭管三七二十一,就算心中怕得要死也直接上前询问。
你所做甚多,但就是得不到可观收益。而发生这一切的原因,通常就是你无意中老在模仿同样停滞不前的人士。
寻找那些已拥有你想要结果的人士,然后应用他们提供的建议,听起来像个常识。但实际上能始终如一这样做的人,绝不常见。所以,请在此方面,自由自在地做名不寻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