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251—277页
读鲁迅:认识其独特的价值
用时:53分钟
摘录及感悟:鲁迅是超越性的作家,他当年所思考和焦虑的问题,今天恐怕还没有过时。读鲁迅可以带给你一种真正的文化体验,鲁迅对人性的了解也是最深的。他很敏锐,有时候说话也批判性太强,可能说的很难听,甚至有点过。但是读鲁迅起码可以让我们读懂中国,知人论世,了解国情,了解我们的国民性。
作为一个文艺家、哲学家,最高顶端的那个人,往往都带有一点“病态”,就是说他的感觉跟普通人有时候不一样。所以也可以说鲁迅是有一些“病态”的,正因为如此,他在文学上能够发酵出精品。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病,是对人的压抑,对个性对生命的压抑,对创造力的压抑,所以他要猛烈攻打,冲破传统的束缚。鲁迅也并不讳言自己的偏激,他是要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鲁迅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弊病了。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个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如果一开始不用全盘否定式的彻底决裂的态度,如果总是“因时制宜,折中至当”,那势必被折中调和的社会惰性所裹挟,任何改革都会流于空谈。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糟粕,整体上很难适应现代中国的变革。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有怀疑,有焦虑的。
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然而,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达到了近百年来最高的水平,他的一些研究专著,如《中国小说史略》,至今仍是学术界的典范。鲁迅攻打传统,但他对传统进行研究时,又采取分析的态度,褒贬鲜明,常有独到眼光,绝非如某些人所说的是不负责任的将孩子和洗澡水一块倒掉。鲁迅是对传统的激烈批判者,同时又是对传统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那些笼统地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的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鲁迅创作所秉持的宗旨是国民性批判。确实,鲁迅毕生在批判国民性,批判中国人,这是他理解和实现文化转型的很重要的工作。做的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批判国民性,他对中国人的批判非常犀利。他写小说、杂文都不忘揭露和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主角”,就是“看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瓜群众”。
鲁迅“国民性批判”中,批评最多的是“奴性”。鲁迅有一句话说的似乎很绝对,仔细想想又不无道理:
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里说的是历史在循环,不管怎么变迁,也都是当奴隶,习惯了,也就很自然服帖了,于是有了普遍的“奴性”。鲁迅是非常憎恶这种奴性的,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奴性长期滋生的土壤。明明处在很糟糕的境遇中,却能自欺欺人地挖掘出许多“美好”来,也就用不着去改变。鲁迅看到国民性中的奴性,你那种乐天知命、左右逢源、不思进取、自我麻醉的人生态度,是很有关系的,鲁迅认为这就是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也是传统社会封闭、衰败的一个原因吧。中国人无论碰到什么都能挺,能忍,或者就是“难得糊涂”,结果就是妥协,就是心安理得,就是奴性。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很多,批判太多,如愚昧、保守、麻木、悲怯、自私、狭隘、马虎,等等,这些习性在鲁迅的作品中都得到辛辣的表现与鞭挞。(其实,我觉得这种奴性在当今社会依然盛行,很多时候,面对不公,面对权势,我们常常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向现实妥协,即使,内心早已恨得牙痒痒,恼得几次想拍案而起。于是,很多才华横溢的人被平庸的领导压制着,被这个社会的中庸思想裹挟着。也因此,那个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顾少强老师,迅速燃爆全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姚燕燕老师为很多人所不解……)
鲁迅说自己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他对“国民性”毫不留情的批判,对于凡事都比较讲面子、讲中庸的传统社会来说,是有悖“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有悖中国人的普遍社会心理的。作为深刻的文学家,作为一个用批判性为社会与文明发展提供清醒的思想参照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其实是我们民族改造的苦口良药,所以我们要理解鲁迅的用心,应该承认鲁迅的批评是由他启蒙主义的目的,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凤凰涅磐的需要。鲁迅的揭短和露丑,带有它的真实性,是一种毫无伪饰的真实,没有一点装饰,所以我们理解他的目标,就是要写出“国民沉默的魂灵”。中国人有太多压抑,有太多沉默的灵魂,鲁迅偏要打破沉默,宣泄压抑。鲁迅痛切地感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存在着严重的病,他批判国民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今天我们读鲁迅,不要用一种读论文的心态去苛求鲁迅,我们应该看鲁迅那种对文化的理解与感觉,看她的那种整体性批判中锐利的部分。应该很看重鲁迅的批判性思维,应该去思考鲁迅所挖掘的那些“病根”对不对,现在是否还存在?
鲁迅的作品富有批判性,是一种民族的自我批判,是“刮骨疗伤”,很痛苦的。
鲁迅没有私仇,只有公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