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读书会,因为听的时候是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听的,所以在听的时候会有一些散散的心得,一些重点的知识点会遗漏,听到我感兴趣的句子,我会多次重复记录,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点。
听了后第一感觉是《故事经济学》是本讲故事的书,跟经济学倒没啥关系,倒是跟营销有关。
好故事的魅力就在于能够瞬间吸引住他人的注意力。好故事让你看完,听完后一直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很愿意把它分享给他人。就像我们在《故事经济学》上播放的两个广告,第一个广告是《like a girl》,另一个广告则是让我反思自己, 我应该更爱自己,学会去挖掘自己身上的亮光处,而不是一味的克制自己,对自己过分要求。
我们对所有事物的认知大多属于狭义的,都可以再拓展拔高。故事,也是一样。常规认知中就是一段有情节的故事。而在《故事经济学》中,故事就可以体现都所有内容的环境中。比如电影的剧本、工作中的演讲汇报等,都可以有套路。什么套路?写故事像是八股文一样,有8个有章可循的节点。按照这个模板写出来,就可以达到个基本水平。
1、目标受众:故事开讲前要搞清楚故事是什么人群的故事, 意味深长的情绪感染。
2、主题:指的是社会背景,整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样的价值。 背景一定要体现整个故事的意义,从极限的两端来概括,比如美丑,爱恨,生死,道德不道德,正义不公等等……
3、激励事件:又叫导火线,指的是有件事打破了原有的生活,为了维持生活的平衡,而想办法面对,慢慢克服,找到平衡。比如一个人每天上班下班回家,突然出了车祸,最后工作丢掉,原来的平衡被打破,那就需要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恢复正常生活。我们听听下面这段话:“我和我的夫人坐在火车上,吃着火锅唱着歌,特别高兴,然后我们看着窗外的风景,再然后,我们又一起喝了红酒。”好,这个故事讲完了,你觉得很平淡对不对?按照麦基的评价,这只能叫叙事,不能叫故事。叙事是对事件的一种平淡、乏味并且重复的描述,它像白开水一样在脑海中一晃而过,对听者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但是,假如按照冲突激励事件这个把刚才的事情加工一下,就会变成这样:“我和我的夫人坐在火车上,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打劫了。”没错,这就是电影《让子弹飞》中的故事片段。有对生活的颠覆和冲突,才能算故事。4、欲望对象:你想要达成的东西是什么,比如我想买一个笔记本,那么这就是欲望对象。
5、第一个行动(或叫策略选择):有了欲望对象后,核心人物开始采取行动,并获得了正面反馈的第一个行动,至少看起来在向欲望对象推进。
6、第一个反馈(悖反期望):负面反馈事件突然击碎了核心人物的期望。
7、危机下的抉择(洞察):这时核心人物置身于更大的危机之中,不仅没有得到欲望对象,反而快要失去它了。从第一个反馈中吸取教训,开始进行更困难,更危险的第二个行动。8、高潮反馈: 核心人物的第二个行动引发满足受众期望的高潮反馈,令主人公得到或失去欲望对象。这一事件也令他的生活重新归于平衡。(即,故事结束时,内在目标必然达成;而外在目标是否达成已经不重要了。)
每个故事都是从舒适区到挑战区,然后主人公与挑战区之间的对抗,是整个故事的核心部分,也是最跌宕起伏的部分,能否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就靠这个部分了。也就是第五个阶段行动和策略到第六个阶段反馈这一段,能够产生非常多的内容。比如,西游记里,孙悟空一路打怪其实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里面,每一集都能独立形成一个故事,从完整的框架看又是整个故事中的一个小部分。
听了这本《故事经济学》,真的觉得故事的魅力太大了。特别是还结合了前段时间特别火爆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我觉得故事就是这么神奇,可以改变现实中的生活,你看,新闻里都在说下调部分高价药的价格。
生活中随处都有故事,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许多故事构成,有的人那讲的比较精彩,但有的人能讲的比较平淡乏味,要
怎样才能把故事情节讲的更生动,更让人听得有价值呢?只有多听,多欣赏别人的故事,让我们做细心的观察者,学会寻找素材,讲好故事。以后我也要试着写写故事,多讲故事,就像樊登老师说的,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充满热情、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