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 月9日 正月初五 学智随想:大年初五说说“财神爷”
今天是大年初五(正月初五),很多朋友在朋友圈发各种“财神爷”的画像,有的是五个,有的是一个,并祝福自己及朋友“发财”,可是到底“财神爷”到底有谁?就有很多人说不清楚,因为这本来就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情。
在正月初五这天,我国民间就有“接财神、送穷神”的习俗。为什么有五个“财神爷”或者一个“财神爷”,甚至于九个“财神爷”,还有一堆看不出来是多少个的“财神爷”图像。这与民间传说与习俗有关系。
对于“发财”这个美好的愿景,引发出来的祭祀行为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无法考证,但是把“财神爷”画影图形,并张贴,还是可以大致推出一个时间段的。
为什么会在大年初五这天迎财神呢?据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老百姓需要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很多商家也选择这天开市,一大早放鞭炮,迎接财神。正月初五迎财神在清朝时候也非常的隆重,记述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中记载说:“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当然也有民间说财神的生日其实是正月初二。迎财神的行为始于商人的习惯,商人们为了让群众知道商店开门了,必须得热闹,群众性的活动往往具有很大的传承性,由此而来。也就是迎财神本身是商业活动的一部分,而慢慢演化至民间,现在说只能说这是个民俗,否则某官员大年初五在家迎“财神”那是不是应该抓起来呀,因为他的职业就不应该是具有财富聚集性的。
中国的文化中,很多事涉及到的“阴阳五行”的属性概念和“四面八方”的方位概念,以及“主管某项工作”的功能性概念。几乎所有的传统习俗中,都会涉及这几个概念。
财神是道教俗神,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大财神为中斌财神王亥,而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柴荣被奉为掌管升官发财的皇帝财神(君财神)。
首先按方位分,既中、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九来分,其实这既是一个平面概念也是一个立体概念。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范蠡(东南)、刘海蟾(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九路财神阵容,也就是这些方位财神都是受到道教册封过的。
按照“阴阳分”,有文财神,武财神一说。文财神根据朝代和地域分,比干、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沈万三等。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善财童子(俗称金童,这就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人)。善财童子,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协士之一,俗称金童,通常认为也是武财神,因为旺偏财比旺正财要好些。但因为普遍意义上赵公明是正财神,善财童子无形象,所以有很多时候武财神就是关羽一个人,因为关羽到清代已经封为关圣帝君了,出现了一个任何时候供关羽都不是错误或者说无政治错误,比如满清,你弄个汉族的神和道教的神作为皇家供奉,他们自己也不愿意。但百姓不完全这么认可,他们认可关羽的地位,但关羽已经不具有功能性了,好多关帝庙,什么都管,因此已经不太具有财神性了。且佛教也把关于封为“伽蓝菩萨”,又具有了当时宗教意义。清代民间多供赵公明表达其功能,而非政治意义,而赵公明是道教封的正财神,道教大兴又是明朝的事,这就有点反清复明,或思念前朝的含义了。据说文财神是大商人拜的, 武财神是小手工业者拜的,文武财神还有阶层概念。
因为正月初五供财神,这处出现了“五路财神”的概念,俗称“大年初五迎五路财神”。这五路财神就不是“方位财神”中的中东南西北这五位,而是以赵公明及坐下的“四大部将”,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此为五路财神。清代蔡云《吴觎》中有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这也留下了初五迎财神,必须初四晚上准备祭祀物品及鞭炮,而不是能初五凌晨准备,因为怕别人抢了“头路”。
民间供财神的规矩:
1、供大三牲发大财(用牛羊猪头),供小三牲发小财(全鸡鸭鱼)。其他基本没有用,发不了财。
2、财神很讲究口味,所供三牲,只能烧烤或者笼蒸,煮掉原汁的三牲财神根本不喜欢,甚至讨厌,供也白搭,甚至不讨好。
3、家中虽供有财神金身,但财神不是谁家的,不同于家神,不会坐在谁家里等供。供品必须供入财神庙。没财神庙的地方,在自己家里供,就要找术士算准财神何时路过,抓住时机及时上供迎请。
4、财神具有功能性,请错了也白搭。
中国民间传说以至于形成了民俗,是需要尊重,但还是要把一些基本内容搞清楚。中国的神仙体系基本上是框架体系的,而不像古希腊神话中,神还互相有亲戚关系,还有血缘关系。所以中国的神仙基本上可以根据各朝代,往里面随时添加增补的,因此还是代表了民间的群众心愿。比如“准财神”-刘海,也叫刘海蟾,其实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人家主人公叫刘海,金蟾是另一生物,最后到“财神爷”命名的时候给合并了,其实这就像把一个发财的过程给定义成一个专属名词一样。中国的文化中有好多这样的合并起来的概念名词,比如宫保鸡丁,原来是山东巡抚丁宝桢家里私房菜,因后封为太子少保,因其勋位而尊称这道菜为丁宫保家的鸡,再传为丁宫保鸡,现在的结果是“宫保鸡丁”,这些年变成“宫爆鸡丁”了。迎接“准财神”就是“发财”这一结果的过程量的认定,因此“准财神”也成了“财神”体系中的一员了。
中国的文化中具有儒释道三教的混合特点,道教的神,佛教的菩萨,儒教则为政府认定的“行为”正教,基本上所有的中国神格都具有混合特点,比如观音大士,也是道教的“慈航道人”,神仙体系的四大始祖中的西方“混鲲祖师”就是释迦摩尼佛。
很多人说赵公明来自于《封神演义》,我实在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先有的祭祀赵公明才有的封神演义把他装进来。这都是现代人,互联网思维下导致的穿凿附会。咋不说先有的《封神演义》才有的太上老君呀。而且赵公明的具体功能也并非出自《封神演义》,而是好多个记载。
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反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学智认为:当下中国人大多受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神鬼之说当然不能风行,因此这些民间的活动基本视为民俗活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没有办法做到了努力了就发财了,往往反之,那么回顾民俗,就对中国的神仙从不信论,变成了不可知论。就是甭管有没有用,反正代表了我的心愿,也就参与了这种民俗活动中。
无论一个财神,还是五个财神,还是九个财神,还是若干财神,不是祈求了,参与民俗活动就能达到你的心中的“目标”。写此文就是想正一正视听,追求财富自由也好,发财也好,收入增加也好,其实祭祀财神的真正目标是追求一种行为规范,或者一种行动方式。
关羽代表“义”、赵公明代表“勇”、比干代表“忠”、范蠡代表“积累”、柴荣代表“心态”(放弃权贵而只行善)、刘海蟾代表了“正向过程”、王亥代表“仁慈”、管仲代表“手段”等。
具体上述每个具有财神爷称呼的古人的生平事迹,我就不一一解释了,网上都可以查到。当目标、方法、手段、过程、慈善、心态上都具有了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能成就为一个“人”,而财富恰恰就是成为“人”的一个必然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