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在安徽阜的一条河边,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与妹妹打架,被母亲批评,一气之下,来到河边想跳河轻生。还好被消防员及时救起。
在二胎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父母对其中一个孩子比较偏爱,而对另一个孩子比较冷落的现象。
《药树》一书中,女主人公陈树,就是在这种家庭中成长。陈树的母亲一直都是重男轻女。陈树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待见。
陈树打从娘胎开始,就不讨母亲的欢心。陈树的母亲本不想嫁给她的父亲,但因怀上了陈树,迫于无奈,才与陈树的父亲结婚。所以,陈树的母亲将这一切归咎于陈树的原因。
在这种环境下,陈树从小就乖巧懂事、独立好强。年纪轻轻,就在事业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她不仅为家里买房买车,还出钱供弟弟陈果留学。是典型的“扶弟魔”。然而,就在家里最需要她的时候,陈树却得了不治之症。
身患绝症的陈树,一度濒临死亡。在心理咨询师海音的引导下,陈树开始深入探索自己内心世界,随着现实与心灵双重空间内发生的种种事件,陈树逐渐挖出爱恨情仇前后隐藏的心理真相。在她日益靠近真实的自己后,她对生的希望也随之复苏,身体也逐渐好转。
本书的作者朱建军,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他从事心理咨询已有30多年。同时,他也是自认识领悟疗法创立者钟友彬先生后,我国第二位独自创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学者。
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启发最大的家庭教育哲理。
01.不管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孩子的内心始终爱妈妈
在陈树的意象世界中,陈树的子人格以海参出现时,意象中有2次出现了美人鱼。第一次是给了小海参内脏的金色美人鱼,第二次是想来拿走小海参性命的黑色美人鱼。
陈树的意象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事件呢?在海音的引领下,陈树发现,自己对妈妈有着很深的爱。
意象中,在小海参失去了内脏时,金色美人鱼给了小海参内脏,让小海参重获生命,小海参则承诺愿意给出自己的生命作为回报。对应到现实中,陈树明白,妈妈因为有了她,不得不维持和爸爸那平淡无趣的婚姻。在陈树的内心,她能理解妈妈对她的冷淡。她的内心深处,也认为自己的到来,夺走了妈妈所有的希望。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妈妈曾经错过的幸福。
黑色美人鱼,在小海参被食客包围着要她交出内脏时,也来跟小海参讨还生命,甚至威胁小海参,不交出来,就把自己给食客吃掉。这一意象,意味着陈树现实中的妈妈,在潜意识中情感极其复杂。
妈妈的潜意识中,一方面希望陈树死,另一方面,却又比任何人都能懂得女儿对自己的那份爱和忠诚,也能感受到女儿的痛苦其实就是自己的痛苦。
通过美人鱼的意象,陈树发现,那些流于表面的爱,可能会掩盖深层的不爱,但也可能掩盖更深层、更真实而深刻的爱。
02.父母自以为给出的爱,可能并不是孩子需要的爱
陈树的弟弟陈果,妈妈从小就对他偏爱有加,有好吃的,妈妈只会给弟弟。妈妈对弟弟陈果的偏心,陈树的内心曾有过不少的怨言。但当她接触心理学后,陈树发现,其实,被偏宠的孩子并不幸福。
陈果从小被妈妈宠着,整天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然而,他当初选择成为这样的人,可能是为了成全妈妈那无处投放的宠爱,是对妈妈的一种成全。
受宠的孩子,父母给予他们过多的资源的关注,从而使他们放弃了自己正常的成长,来顺应父母付出爱的需要。但是过度的宠爱,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独自面对困难的机会,导致他们在长大成人后,无法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
03.警惕错误的教育认知在家族中传递
在与妈妈和解的对话中,陈树跟妈妈说出一个多次在她梦中出现的场景。梦里,4岁左右的陈树,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穿着寒酸的老头想要带走她。她睁大满是恐惧的双眼,哭着对妈妈说:“不要扔了我,不要扔了我,我不要走,我不要走啊。”但是,妈妈却狠心地掰开她的小手,塞了一块玉米饼到她的手里,厉声说道:“不许闹,让你走又不是吃了你,哭什么哭?给你饼子吃,走吧走吧。”陈树一边哭一边想去抓妈妈的衣襟,一边又不敢扔掉手里的饼,不知如何是好。
陈树说完,妈妈已泪流满面。原来,这个梦中的故事,就是陈树姥姥小时候的真实经历。陈树的姥姥告诉妈妈,女人在过去是没有地位的。要想不被扔了,呆在家里,就得拼命干活,就得有用。
陈树的妈妈出生时,刚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姥姥有吃的,一定要先给陈树的小舅吃,因为在旧社会时,大家认为,男孩才是家里的根。姥姥从小就对妈妈特别严厉,让妈妈从小就跟大人干一样的活。刚开始妈妈也会怨姥姥,但后来,妈妈越来越理解姥姥了,在妈妈的内心深处,认为女人世世代代就是这样才能让自己活下去。
讲到这里,陈树突然明白,原来妈妈重男轻女的源头,是错误的认知在家族中传递的结果。姥姥和妈妈,她们的潜意识被印刻了女人是低人一等,要想不被抛弃,只能靠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信念。
有果必有因,当我们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原因后,就要警惕,不要再将这种错误的认知传递给下一代。
写在最后
每一个阴影的罅隙间,其实都有其形成的原因。想要改变现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固有认知,找到其对立面,用信任、勇气、和解来重构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