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因重温了一下战争爱情电影《珍珠港》后,内心一直久久不能平静,既为男女主人公三人之间的爱恋而动容,也为战争的残酷而唏嘘。总觉得战争年代下的爱情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1999年,我国也拍摄了一部以战争题材为背景的爱情电影——《黄河绝恋》。如今17年过去了,或许有好多人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它的主旋律“夕阳山顶”一响起,就会让人觉得那么的熟悉,那悠扬醉人、凄美摇曳的小提琴声,蔓延着一种震撼的情愫氛围。
决定重温一遍《黄河绝恋》。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高中一次电影课上。看着汹涌澎湃的黄河,穿着军装的八路军,以为这又是一部又红又专的正能量电影,但随着影片的推进,宁静站在黄河口的那个镜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这部小成本电影没有《珍珠港》的高清画质,没有《珍珠港》的宏大场面,一架破旧战斗机和十几个日本兵就构成了影片的战争背景。但就是因影片没有用一个电脑特效镜头才更显得真实与自然。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黄河绝恋》是导演冯小宁创作的《洋人眼中的中国》第二部,与第一部《红河谷》一样,也是通过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们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和对和平的呼唤。”这是度娘对《黄河绝恋》的一段介绍。也是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向往东西方的爱恋。
欧文,一个来自美国的侦查飞行员,一个代表西方思想的符号踏进了中国抗战时期的热土。他好奇于能吹出美妙旋律的叶子,他惊讶于包治百病的“中国蝎子”,他不理解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欧文坚持生命至上,愿和解保命),这些欧文眼中的“古怪”也正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例子。
纵使东西方存在众多差异,但爱是可以跨越国界和文化直抵人心的。放牛的小牧童不管是不是敌人,奋力拯救快要掉入悬崖的欧文,即使语言不通,孩子的微笑就能传递善良。同样还有黑子的女儿花花,那么点儿的小孩自己跑去给“洋大大”捉蝎子治病,最后为了保护“洋大大”在汉奸火把的威胁下扔紧闭双唇不喊一声。欧文感动于孩子们的善良,也懂得了中国的“牺牲精神”。
2、恨
影片有“大恨”与“小恨”。小恨是寨主与黑子的家族仇恨,三炮因为黑子而失去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作为一个男人他怎能不恨,而“大恨”则是中华民族对日军的恨。面对家国的“恨”,寨主和三炮都放下了自己的小恨,用生命去捍卫民族尊严。一个油嘴滑舌、攀缘附会的小管家,在强势的日军面前,他没有屈服、没有叛变,为了给安洁他们传递危险信号,烧毁茅草房,即便被活埋也要唱着最爱的“信天游”,这个小人物用嘹亮的歌声抵抗着日军的暴行,此刻我的心也绞痛着。
3、爱
欧文与安洁的跨国恋更是影片最浪漫也是最动人的主线。一个会说英语一心保卫国家的中国姑娘,一个会说中文而又好奇于东方的美国小伙,一个坚强美丽,一个多情帅气,两颗悸动的心在奔往“回家”的路上燃烧出爱情的火焰。当安洁在河边洗头时,欧文的眼睛就没从这个美丽女孩的身上离开过。
安洁——影片美与坚强的化身,作为女人,她在被日军强暴后仍坚强地活下来,并加入八路军,勇敢地抵抗敌人,她在面对父亲劝说和强迫的压力下,愿用生命保护国际友人。而站在黄河口的安洁在张开双臂微笑拥抱天地之时,奔涌的河水与惨烈的战争仿佛都在那一瞬静止了。从没有发现穿着旧军衣,扎着红头绳的女人竟然那么美,笑的那么甜。这个画面被欧文定格在了相机上,也被我印刻在了心里,这个镜头同样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
欧文对安洁的爱是持续的、热烈的,而安洁对欧文的爱则是用生命来守护的。当安洁中枪后,为了不拖累欧文和花花,她把缠绕在腰间的“生命之绳”切断,最后淹没在奔涌的黄河水中。安洁的愿望达成了,她最后没有落到敌人手里,而是躺在了黄河母亲的怀抱中。
欧文在几十年后回到中国,把当年拍的照片一张张放在黄河水中,为了兑现当年安洁对他的请求:“能帮我拍张照么?拍完能把照片给我么?”
每张照片都是一段故事,有拯救欧文生命但被日军炸死的牧童,有给欧文看病去捉蝎子的花花和爷爷,有英勇献身的黑子,还有安洁——把生命献给祖国守护爱人的永恒之爱。看着澎湃的黄河水,欧文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此刻,柔美的小提琴曲又再次响起,这段跨越国界的友情、爱情、家国之情在黄河边,在中国大地上落幕。
如果细究,《黄河绝恋》确实算不上一个完美的电影,但它带给观众感动的镜头与旋律却足矣让它成为一部经典。一件艺术作品,能让人感动已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黄河绝恋》则给予一种较之于感动更深一层次上的心灵触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