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力
后马路,连接着县城的南街小学和逸夫中学。踏出家属院大门,沿着后马路,我向右走了6年,向左走了3年,而在匆匆行走中,后马路也逐渐从起初的泥泞,到铺上了沥青变得平整,近几年又扩宽翻修,添加了白色石砌围栏,并起了响亮的名字“兴宁路”。
儿时记忆中,沿着路边曲曲绕绕的小路,穿越一大片庄稼地,便可以到玉带河,捉鱼摸螃蟹,小脚丫子在清澈的河水中翻腾着,累了就捡扁平的石头,在“锅底潭”边打水漂儿,看着荡漾着的阵阵涟漪,发会儿呆,想一些龙蛇鬼怪的故事。夜深了,伴着昏黄的路灯光,和小伙伴们往回家走,路上来往运货的卡车,让静谧的小城有了些许喧嚣。后来上学时,它就成了我和小伙伴放学聊天的主要场所,许多有趣的话题,关于青春和未来的畅想。特别是进了初中7班,在龙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读世界名著,朗诵近现代诗歌,逐渐对文学有了初步感觉,也尝试着去写小说,记录点点滴滴的生活。有一次,龙老师在课上让同学们品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不同于以往让班里同学热烈讨论,发表见解的教学方式,他沉静了一会儿,说大家也许现在还很难品读这首散曲的意境,若8年之后,有同学能真正体会到这首词的意境,请给我来信。当时这节课后,我站在后马路上,看着远处高耸的南山,心里想着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呢,如果是我,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初中毕业后,我离开了家乡,辗转在不同城市,多年的住校时光,开始有了些简单的体会。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而走时想带的家乡土特产却越来越多。常常会为了吃一碗并不正宗的面皮和菜豆腐,穿越大半个北京城,我开始想我的家乡,那座小山城,那段走过的路途。游子的思乡之情,对梦想或未来的迷失,始终伴随着我,常常回想初中的那段时光,那时在校园里确实发生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记得那时候的作文接力,那时候的班里读书分享,那时候的辩论和话剧排练,那时候的东山写生,那时候我们起了好多笔名,那时候我们的英语都不是很好,龙老师会在晚自习后给住校的学生补习英语。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的负担,那时候我们还保留着最初的真诚。
记得有次在清华园里偶遇周鑫和他的同事,乡音的辨识度,如此的亲切,短暂的相逢,却倍感温暖。对于家乡的回忆,在于朋友,在于往事,总想把那些片段串起来。后马路见证了我们县城的发展,最初的操场变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初中校园也改名并搬迁,再回去只是看见欢跃的孩子们。
于是茶就这样冷了,于是天就这样凉了,于是你我会分别,但终归会再见。
立冬,天气渐冷,御寒加衣!
By 金力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