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写作的本质目的是想表达,想对人说点什么。
这个“人”既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但最好是陌生的人。
你将心事、心得付诸在纸上或屏幕上,你希望对方不认识你但能理解你,就像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他们相隔南北半球,但你来我往的通信填充了两个人的精神生活,使两个原本闭塞的人有了言无不尽且植根信任的相互依赖感。
写作就是这样,最初吸引我们的是“写”这个动作,写什么似乎不重要,我们享受的是在“写”的过程中那段我手写我心与外界隔离的时间,那段时间你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字是属于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心思也是属于你的,在倾诉中,你从没有觉得你孤独,也没有觉得自己无聊,相反,你感觉心灵有一种归属感。这就是写作的第一个阶段——写。
写完了,你看着屏幕上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默读、朗读,读到表达不畅的地方你开始动笔修改,此刻的你大脑高速运转,只为找出那种“这就是我想说的”的感觉。当文字改到连标点符号你都很满意时,你又开始想分享,难道大千世界中,只有我一个人对这件事、对这个人有这种感觉吗?要不发出去找找共鸣?而这种找“共鸣”已经达到了写作的第二阶段,这个时候的你已经有了目标受众的概念——你想要能与你的心灵契合的读者,说白了,就是懂你的。
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谁懂你,所以你只能广撒网,也就是玩命推广,你的朋友圈、你的空间、你的微博、包括你新开通的简书、更有甚者还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这个时候就是写作的第三阶段——推广。
在不知不觉中或是在精心努力下,文章的阅读数开始飙升,这个时候的你开始感叹,写作果真是一件高杠杆率的工作,单位时间投入固定,但是回报收益却是与日递增的。一个阅读量相当于你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被“卖”出了一次,这样来看,你的单位时间太有价值了,太值钱了,它已经超越了你当初只是想随便写写的意义。这是写作人不可言传的一种快感或是成就感,毫无疑问,你享受这种快感并且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没事你就想写一写,甚至有事你都要挤出点时间来写几行,哪怕只在记事本上写一句话,这个时候的你已经进入了写作的第四个阶段——习惯。它已经像吃饭喝水一样融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在这种“饭一顿不吃饿得慌,字一行不写闷得慌”的感觉或习惯中,你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你的感官能力也更加敏锐了,因为想写,大事小情都得需要留意着,路边的花,树上的鸟,甚至你朋友脸上微妙的表情。因为你需要叙述,而叙述需要细节,需要画面感,这个时候的你时时刻刻以“写作人”的姿态来要求自己,空余时间除了写作,就是阅读和收集素材,你需要营养,你需要输入,你知道要想表达出一碗水的情感,你至少得有一桶。这是一个渴求知识的阶段,也是能力迅速提升的一个阶段,你需要好好抓住,哪怕只是三分钟热度,你也要尝试着热下去,人最可怕的不是坚持不下去,而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你都没尝试,又何来得体验?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像你健身三天就想要人鱼线一样,万事有个过程,别奢求结果,先学会享受过程,回想一下,你当初为什么写作,是因为你想表达,不是吗?而等到你想要“人鱼线”的阶段,你已经完成了你想表达的最初目的。你之所以想要人鱼线,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懂你,你想到了你的文案工作,你想要人气,你想要爆文,你想要10万+,这个时候我不得不说你一句:你想太多了,你太急于求成了。好好享受第四个阶段,等你“写作”的习惯真的固定了, “水”到了,“渠”自然也就成了。
谨以此文献给听了四节课就想要“人鱼线”的我,老师的作用相当于帮你请了个专业的教练,你每天有没有按照教练的指示做动作,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健身,如果有,请慢下心来等人鱼线;如果没有(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包括我自己)那让我们在教练的指引下先学会爱上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