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清朝(下)

上篇列部分清朝皇室人物,中篇列部分清朝官场人物,以下列清朝其他部分知名人物。

(1)万斯同

(1638—1702)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季野,号石园。

明鲁王监国,授户部主事。少从黄宗羲受业,熟读二十一史及明各朝实录,名重一时。明亡守节不仕,以纂修明史为己任。出游四方,就故家长老求遗书,问往事,于郡志、邑乘、杂家志传,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凡实录之难详者,则以他书证之,他书之诬且滥者,则以实录裁之。

康熙十七年(1678)诏征博学鸿儒,力辞得免。次年开局修《明史》,总裁徐元文荐入史局,辞不就,乃延主其家,委以刊削之事,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而稿皆由其审定。历时十多年,成《明史稿》五百卷。

著有《历代史表》《历代宰辅汇考》《宋季忠义录》《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疑辨》《石经考》《书学汇编》《两浙忠贤录》《明季两浙忠义考》等。因客死京邸,遗著大多散失。徐乾学《读礼通考》,据全祖望云亦出自斯同之手。又据《万氏宗谱》记载,他还著有《明通鉴》,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残本。

(2)阎若璩

(1636—1704)清山西太原人,徙居江苏淮安。字百诗,号潜邱。

年十五,补学官弟子。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试,不第。后与胡渭、顾祖禹等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生平长于考证,遇有疑义,必反复穷究,得其解乃已。积三十余年,撰成《古文尚书疏证》,论定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为伪。又精于地理之学,熟谙山川形势、州郡沿革。所撰《四书释地》,考证关于“四书”之地理甚详,兼及人名、物类、训诂、典制等。尚著有《潜邱札记》《毛朱诗说》《日知录补正》《孟子生卒年月考》《眷西堂集》等。

(3)蒲松龄

(1640—1715)清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顺治秀才,乡闱屡试不第,以教书为业,清贫茹苦。曾与友人组织郢中诗社。康熙四十九年(1710)始为贡生。著有《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

(4)洪升(昇)

(1645—1704)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昉思,号稗畦。

国子监生。作《长生殿》传奇,演出时观者如云,名满京城,因时值国丧遭斥革。康熙四十三年(1704)还里,在吴兴醉后落水死。著有《稗畦集》《稗畦续集》等。

(5)孔尚任

(1648—1718)清山东曲阜人,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孔子六十四世孙。

少读书于曲阜县北石门山中。康熙六年(1667)考取秀才,以捐纳为国子监生。二十三年,圣祖至曲阜祭孔,听其讲经后十分赞赏,授国子监博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三十八年,所著名剧《桃花扇》上演,获得很大成功,但为清廷所不满,被免官归故里。

《桃花扇》以著名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引线,描写南明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以抒发“兴亡之感”。作者突出了李香君为忠贞爱情而“碎首淋漓”、血染桃花扇,且尖锐抨击弘光朝昏王当朝、权奸柄政的腐败政治,是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作品。另与顾彩合著《小忽雷》,有《孔尚任集》。

(6)纳兰性德

(1654—1685)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受学于徐乾学。康熙进士。官侍卫。喜读书,精鉴藏,善诗,尤工词,交游皆一时名士。曾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工词,清新秀隽,自成一家,堪称清初词坛一杰,与汉人朱彝尊、陈维崧合称“三大家”。有《饮水集》《通志堂集》《词韵正略》,并辑刻《通志堂九经解》。

(7) 方苞

(1668—1749)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号灵皋,又号望溪。

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侍讲学士,并充武英殿总裁、一统志总裁等职。曾因《南山集》案牵连被逮入狱。于文学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严于义法,为清代桐城派古文之初祖。论学以程朱为宗,究心宋儒义理之学,与专事考订名物训诂者异趣。后桐城派古文家,耽心义理,习服程朱,皆以苞为先路。著有《周官辨》《周官集注》《周官析疑》《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史记注补正》等,后人将其文稿汇刻为《方望溪先生全集》。

(8)吴敬梓

(1701—1754)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经历世态炎凉之苦。精熟《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创作小说《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刻划士大夫的各种丑态,反映当时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晚年还研究经学,并著有《诗说》七卷,今不存。另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9)曹雪芹

(约1711或约1715或约1724—1763或1764)清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包衣佐领,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寅孙,曹頫子。

幼年居南京,生活富贵。雍正六年(1728)因家产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乾隆间曾为右翼宗学笔帖式。工诗擅画,性情豪放,善谈论。晚年居住西山,穷愁潦倒,痛感世态炎凉,愤而著书,以十年时间,著成不朽名作《红楼梦》。其余著作亦丰,但多散佚不存。

(10)袁枚

(1716—1798)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后号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江宁知县。后丁父忧归,绝意仕宦。从中年起,筑园林于江宁小仓山。博学多识,以诗称于世,洒脱不羁,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汉学、宋学均有抨击,又认为六经所言未必皆当。对诗歌创作,主张直抒性情,诗人应不失赤子之心,不为格律所拘,为清代诗坛中性灵派的主要代表。

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时与纪昀齐名,有“南袁北纪”之称。喜奖掖士类,又提倡妇女文学,礼教之士讥其轻薄无行。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11)赵翼

(1727—1814)清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

年二十四中举,旋入京参与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主持的修史工作。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预修《通鉴辑览》。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中年即以亲老乞养归,不复出仕,主讲安定书院,专心著述,终老写作不辍。工诗善文,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尤长于历史考据,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

所考史不限于对旧史所作发疑正读、补缺订伪,而且对分散之史料作出比类综合,加以评论,对历代治乱兴衰之故,古今风会之变化多所评述,《廿二史札记》是其代表作。所著尚有《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钞》《瓯北诗话》《平定台湾述略》《粤滇杂记》等,大多收入《瓯北全集》。

(12)钱大昕

(1728—1804)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晚称潜揅老人。

少有才,善辞章,又从惠栋研讨经义,常发古人所未发。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时献赋,召试特赐举人。旋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奉旨修《热河志》《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音韵述微》诸书。历官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四十年,丁忧归里,遂不复出。

后定居苏州,从事著述,并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于学不专治一经,亦不专守汉儒家法。博览群书,学识宏富,于经史文义、音韵训诂、金石篆刻、中西历法、九章算术、历代地理沿革、典章制度,无不剖析源流,皆有确见。

尤长于史,以考证方法治史,作《二十二史考异》,用不同版本互勘,订正诸史中的错误、缺漏和矛盾。尚著有《唐石经考异》《经典文字考异》《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诸史拾遗》《四史朔闰考》《通鉴注辨证》《十驾斋养新录》《潜揅堂文集》等。

(13)姚鼐

(1731—1815)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居室名惜抱轩,学者称惜抱先生。

少受业于刘大櫆。乾隆进士。累官至刑部郎中。四库馆开,荐为纂修,书成,以御史记名。告归后,历主扬州梅花、安庆敬敷、徽州紫阳、江宁钟山等书院四十余年。通经学,长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宗奉程朱理学,认为“儒者生程、朱之后,得程、朱而明孔、孟之旨,程、朱犹吾父师也”(《再复简斋书》)。指责汉学家“以攻驳程、朱为能”,“大为学术之害”(《复蒋松如书》)。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同为不可废”,“必兼收之,乃足为善”(《复秦小岘书》)。

论文以“神、理、气、味”为“文之精”,“格、律、声、色”为“文之粗”,将学习古文过程概括为由“粗”到“精”,“终则御其精而遗其粗者”(《古文辞类纂序目》);又提出“阳刚阴柔”说,以区分文章风格。著有《九经说》《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诗集》等。选编有《古文辞类纂》。

(14)阮元

(1764—1849)清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

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经专治汉学,曾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于广州创立学海堂。又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好经籍训诂,求证于古代吉金、石刻,天文、历算、地理、文学无所不通。

著有《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家、数学家生平及古文字学之重要资料。另有《性命古训》《考工记车制图解》等,皆收入《揅经室集》。

(15)章学诚

(1738—1801)清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实斋,号少岩,原名文敩。

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自以迂拘,不合世用,未入仕途。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又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协修《续资治通鉴》,主编《湖北通志》,并借其力编纂《史籍考》。多年为生活驱迫,未得安定,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大多撰著于旅途之间,直至病终,尚未完稿。本拟改编《宋史》,未能如愿。因肆力于方志的编纂,先后撰修和州、毫州、永清等志,但均未完整保留下来。

他总结前人编撰方志的得失,提出修志义例和理论,建立方志学。强调修志要实地调查,重视乡邦文献,要求详近略远,反对追求形式。坚持学术研究要“经世致用”,对空谈义理和专务考索两种倾向均予以反对。主张编修通史,提倡发挥图、表在史书中应有的作用。所著除《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外,大多散失。全部文稿生前委托萧山王宗炎代为校定,1922年刘氏嘉业堂依王氏所定之目加以补订,刻为《章氏遗书》。

(16)龚自珍

(1792—1841)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又名巩祚,更名易简,字璱人,一字伯定,又字尔玉,号定盦。

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南下,就任江苏丹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讲席。二十一年拟赴沪入江苏巡抚梁章巨幕,参与抗英,未成行即暴卒于丹阳。少有才华,不屑为章句之儒,与林则徐、魏源等同倡经世致用之说。二十岁作《尊隐》,二十岁至二十五岁间又作《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要求“更法”、“改图”。文笔泼辣锋利,思想清新敏锐,被视为惊世骇俗之论。二十八岁起,又从刘逢禄学今文经学,寻求微言大义,阐发变易进化观点,以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以贫富不相齐为社会危机的根源,主张平均与计宗授田。又究心西北舆地,撰《西域置行省议》,主张加强对新疆管理。晚年好佛学,受天台宗影响尤深。亦善诗词,瑰丽奇肆,为一代名家。著述宏富,后人辑有《龚定盦全集》。

(17)洪秀全

(1814—1864)清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原名火秀,又名仁坤。

早年入村塾读书,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三年(1843)创拜上帝会。次年春,与冯云山赴广州附近各县和广西贵县宣传。十月返花县,撰写《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等,主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二十七年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同冯云山制定拜上帝会仪式和十款天条,次年撰写《原道觉世训》,十九年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筹划反清起义。三十年夏,号召拜上帝会众到金田“团营”。十二月十日(1851.1.11),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封五军主将。

咸丰元年(1851)克永安(今蒙山),封王建制。次年从永安突围北上,三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随即分军北伐、西征,颁行《天朝田亩制度》。六年破江北、江南大营,旋发生天京内讧。七年石达开出走,此后选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为将,八年再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战局稍有转机。九年得洪仁玕自香港来归,使主朝政,并颁行其所著《资政新篇》。十年调兵再破江南大营,攻取苏南和浙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相继失守。他沉湎宗教,信人不专,滥封王爵,拒绝“让城别走”建议,困守京城。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6.1)病逝。

(18)洪仁玕

(1822—1864)清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洪秀全族弟。

早年执教私塾。道光二十三年(1843)参加拜上帝会。曾随洪秀全赴广州向美国传教士学习。咸丰元年(1851)往广西,未赶上太平军,回粤。后逗留香港、上海等地。八年离港北上,次年抵天京(今南京),封干天福,旋封义爵,加主将,一月后晋升军师、干王,总理朝政,后兼管外交事务。旋写成《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改革经济、政治、司法、文化,实现“新天、新地、新世界”,呈请洪秀全准行,并奏准改革历法。十年协助洪秀全制定和推行解除天京围困的军事计划,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外国“中立”或援助。次年参与发布改革考试制度的《士阶条例》,又发出《拟出师北伐檄文》。

同治三年(1864)天京陷落,时在广德,即至溧水迎突围之幼天王洪天贵福经广德、湖州入赣,拟转赴湖北会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部,以图中原。九月在江西石城兵败被执,忠贞不屈,写有供词(即《洪仁玕自述》)。十月在南昌就义。所作诗文颇多,尚有《英杰归真》《军次实录》《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干王洪宝制》《戒浮文巧言谕》《立法制宣谕》等。

(19)黄遵宪

(1848—1905)清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举人出身。光绪三年(1877)任驻日本使馆参赞,悉心研究明治维新,着手撰写《日本国志》,称中国必当法英、日之宪政,自是“以立宪为归宿”。八年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保护华侨和华工的正当权益。十五年任驻英使馆二等参赞。十七年任新加坡总领事,倡立图南社,反对清政府对归侨的歧视政策,经他力争,清政府始颁布几条保护归侨的规定。二十年任江宁洋务局总办。次年《马关条约》签定后,关心反抗日本侵略的台湾同胞,并在上海参加强学会。

二十二年在上海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二十三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湖南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尝禁女子缠足;仿西方巡警制设保卫局;延梁启超主持时务学堂,积极参加南学会活动;倡议设学校,筹水利,兴商业,劝工业。次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未能就道。戊戌政变时,在上海被扣留于洋务局,后被释回乡闲居。

诗作甚富,多反映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诗史”。著作有《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

(20)刘鹗

(1857—1909)清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早年在河南、山东参与督治黄河。光绪十九年(1893)以知府任用。后弃官经商,曾建议借外资修铁路,并集资筹办实业,皆不成。继为英国福公司主持山西煤矿,旋辞归。对数学、医术、水利、文学等皆悉心钻研,喜金石碑版,为最早收藏甲骨文者之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曾以低价购买俄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私自出售。三十四年被告发,遣戍新疆。著述极丰,有《治河七说》《黄河变迁图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铁云藏龟》《铁云藏陶》及晚清谴责小说代表作《老残游记》。

(21)谭嗣同

(1865—1898)清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

少时博览群籍,鄙科举,好今文经学,亦尝研习自然科学。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游历西北、东南各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中日甲午战争后,疾中国积弱不振,乃发愤倡新学,在浏阳创立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同知入资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曾向杨文会学佛学。旋闭户养心读书,著《仁学》。

在哲学上提出“以太”为世界物质本源的学说,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要求冲决网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次年,与杨文会等倡设金陵测量会,旋与梁启超、汪康年在上海发起不缠足会,又拟创立农学会。协助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筑路等。二十四年初在长沙设南学会,出版《湘报》,抨击旧政,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明定国是后,以侍读学士徐致靖密荐入京。七月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参预新政,时号军机四卿。排阻阨、拟谕旨、批章奏。后党密谋政变,遂密访袁世凯,劝袁举兵相救。政变发生,被捕下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为“戊成六君子”之一。诗风格雄健,富有爱国精神。著作编为《谭嗣同集》。

(22)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

清光绪进士。曾从朱次琦学经世之学。光绪十四年(1888)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受阻阨。十六年晤廖平,援“三统”及“三世”衍成据乱、升平、太平说。讲学于广州万木草堂,致力变法理论著述,撰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提出改制、三世进化、大同学说。二十一年会试,闻《马关条约》签订,四月八日(5.2)与会试的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一说六百多名),要求拒约、迁都、练兵、变法。旋与梁启超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陈炽等组织北京强学会,后在上海设分会,出版《强学报》。

二十三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他又两次上书:大誓群臣以定国是,设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以完宪法。次年立保国会,旨在保国、保种、保教。由徐致靖密荐,受光绪帝召见,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专折言事。上疏数十次,促成“百日维新”。于是诏定科举新章、立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兴农学、奖新书新器、改各省书院为学堂、许士民上书言事、谕变法。戊戌政变时,遭通缉,亡命海外。在加拿大组织保皇会。民国成立后,主编《不忍杂志》诋毁共和,保护国粹。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与张勋策划清帝复辟,旋即失败。后逝于青岛。另著有《礼运注》《春秋董氏学》《中庸注》《日本变政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文集》《康南海先生诗集》等。

(23)梁启超

(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次年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维新变法,影响很大。二十三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二十四年入京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宣传“斥后保皇”。二十八年复创办《新民丛报》。广泛宣传西学,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批判中国封建史学,提倡“史界革命”。二十九年后,与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长期论战。主张开明专制和社会改良,反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

辛亥革命后第二年回国。先任共和党领袖,旋组进步党。1913年出任袁世凯的司法总长。后反对袁氏复辟帝制。1916年赴广西、广东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出任段祺瑞的财政总长,旋辞职。1918年底至1920年初赴欧洲考察,著《欧游心影录》,主张用东方古代文明挽救西方物质文明的破产。1921年著《中国历史研究法》,阐述整理东方文明的方法。1922年著《先秦政治思想史》,鼓吹儒家、墨家已创立“社会主义”学说,且胜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讲授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并指导中国史学史、东西交通史等专业的研究。1926年春兼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6—1927年著《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进一步表述了其史学理论。生平长于史学,于文化史较有研究,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素抱编纂中国通史及多种专史宏愿,终未实现。著述甚富,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4)詹天佑

(1861—1919)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州市)。字眷诚。

清同治十一年(1872)以幼童留学美国,为中国所派首批留学生之一。光绪七年(1881)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土木工科学士学位。返国后在福建海军服役,参加中法马尾之役。曾任教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十四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参与修筑津沽及关内外等铁路。三十一年以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宜统元年(1909)竣工,是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并培养了批铁路建筑管理人才。

先后被选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美国工程师学会会员,清廷亦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1913年任交通部技监,驻汉口专办路事。次年任汉粤川铁路督办。1917年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主持拟订国有铁路标准。1919年奉派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任技术部中国代表,旋病辞。先后当选为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中华工学会、中华工程师会的会长或名誉会长。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25)陈天华

(1875—1905)清末湖南新化人,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

新化求实学堂肄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同年参加拒俄义勇队。次年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参与筹划在湖南举行起义,事泄,流亡日本。三十一年,在东京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并参与组织中国同盟会,举为会章起草员,任《民报》撰述。同年参加留日学生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之斗争,忧时感事,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希望以死使人们“有所警动”,“共讲爱国”。

所撰《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书,宣传反帝反封建之革命思想,影响很大。书中揭露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强调“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存在之合理性,并反对“重男卑女”之封建礼教。有《陈天华集》。

(26)秋瑾

(1875—1907)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少学经史诗词。光绪二十二年(1896)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三十年自行筹资东渡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参加发起“共爱会”“十人会”,创刊《白话报》,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并在横滨加入“洪门天地会”,受封“白纸扇”(军师)。三十一年春回国,旋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在东京参加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三十二年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而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组织锐进学社。是年冬(1907.1)又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继至浙江联络会党,并任绍兴大通学堂监督。三十三年与徐锡麟策划浙皖起义,联络金华、诸暨、义乌、兰溪等地会党,组织光复军。五月底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她因奸人胡道南密报,于六月五日(7.14)在大通学堂被捕,次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就义。工诗词。有《秋瑾集》。

(27)邹容

(1885—1905)清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原名绍陶,字蔚丹,又作威丹。

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重庆习英、日语,开始接受“新学”。二十八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次年因剪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发辫,被迫返上海。旋参加爱国学社,投身据俄运动。四月谋创设中国学生同盟会。同年作《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乃“天演之公例”,“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行动。号召国民抗御外敌,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自由、独立、平等的“中华共和国”。书由章炳麟作序,刊行于《苏报》,影响甚大。

“苏报案”发,自动至上海租界工部局投案,与章炳麟同被监禁,判刑二年。三十一年二月瘐死狱中,时年二十。1912年2月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篇列部分清朝皇室人物,以下列部分清朝官场人物。 (1)吴伟业 (1609—1672)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今属江苏)...
    遥小吧阅读 657评论 0 2
  •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遥小吧阅读 291评论 0 2
  •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
    遥小吧阅读 849评论 0 2
  •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https://baike.baidu.com/item/%...
    遥小吧阅读 599评论 0 5
  •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朝至隋朝,始于42...
    遥小吧阅读 1,032评论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