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与身边的朋友聊天,总免不了说些甲炒股赚了多少钱,乙经商赚了钱买了一辆价值多少万的车,丙在机关生活如何安逸,过节能收多少红包。。。我后来总结说: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看不到的才是自己。一个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他所看到别人的那些东西。羡慕别人,是没看到自己的价值。
现在我关注更多的是自己。今天在左岸里看到一篇文章:《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作者崔曼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读者:生命不可以延长,但可以无限拓宽它的宽度。我读完觉得文章写得不错,主要在于提出了一个新观点:生命的宽度,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那么这个宽度改如何定义呢,关中人这样回复:“这个宽度是如何定义的:爱因斯坦一生在搞科研,牛顿连陪朋友吃饭的时间都去做实验!他们的生活有宽度吗?有人认为出国游览世界各地是宽,对我而言力所能及地爬爬周围的小山,用心感受和欣赏山涧的一草一木,安静地思考人生,活在当下,时时心安就是生命的拓宽。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宽度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感受。”
左岸回复说:“生命的宽度在于单位时间内对生命价值的极大化创造。”
我认可关中的观点,也同意左岸对生命宽度的定义。那么生命的宽度到底如何去拓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白什么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认可程度?人不能只为别人活着。别人看来再有价值的事,自己不感兴趣也不会去做,相反你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别人未必会认为有价值。我们说爱因斯坦是位伟人,因为他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没人说爱因斯坦牺牲了个人兴趣,为人类做贡献而活。
我们做不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工作,也做不了其他建设行业所说的高手那样的事。每个人只能做好他自己,任何效仿都是优秀的败笔。因此我说: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生命价值最大利用地创造。
何谓最好的自己:就是不去羡慕别人,羡慕别人就是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能够对身边的人和事不过分嫌弃,不贪不喜,起码要做到不过分,不要让情绪主导了理智,抱着一颗平常心做到随遇而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行动,但这种调整是自愿的,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强迫的乐意接受。
网友keke1duo回复说:“真的很想问一下作者,究竟是辞职在家专心写作的效率高,还是后来一边工作一边写作的更高。作者的宽度似乎只是提到了在现实之上做一些与梦想有关的实事,那么生活会更多姿多彩。这样的宽度是不是同样是说在梦想之外还应权衡现实,哪怕是梦想的实现会打了折扣?”
我对keke1duo的观点不赞同,梦想当然离不开现实,在现实之上做一些与梦想有关的实事就是对生活的拓宽。如果梦想脱离现实,那也仅仅只能叫做梦想。但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辞职在家专心写作和一边工作一边写作的工作效率一样高。文艺来源于生活,生活无处不文艺,同样道理工作是写作的素材,工作就是写作的一部分。
有些人拼命工作说是为了不浪费生命,如果他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创造价值的那份乐趣我无可厚非,尚若体会到的仅仅是没有浪费生命,事实上他正在浪费生命。崔曼莉说了这样一段话:“偶尔有朋友说起时间飞快,觉得不适应。好像我的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时,而是四十八个小时。时间不是抓紧,而是挥霍。不是为了有限拼命挣扎,而是为了无限享受时光,慢而悠长。”诚如崔曼莉所说,在她而言,生命是用来挥霍的,只有挥霍了才能拓宽。
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对于幸福的感受,与旁人无关。是拿科学家牛顿来说,牛顿发明的万有引力及力学三大定律,确实为人类人体天体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科学奠基。但人类对幸福感觉与科学无关,不能说现在的人就比古人幸福。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人类的幸福只和自己的感受有关,幸福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但不由物质决定。由人对事物的认知所决定。
如左岸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人们远不知道世界和真理有多么宽阔和博大,你所见的只是这个世界上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人的思维一旦被局限,该变得多么地狭隘!因为,如果只在乎眼前的利益,那么你眼里所见,便只有欲望;如果只对眼前的状态不满,你的头脑里只会塞满无知和恐惧;如果不能看见这世上的不同,你会永远生活在一个单调和枯燥乏味的井底。”如果一个人不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开放自己的思想,他的生命宽度也会如井口那般狭小,生活在被无常的喜怒哀乐折磨,患得患失的小天地里。最后我引用崔曼莉文中的话作总结:人生公平也不公平。而这个公平与不公平的主载,不是上帝,恰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