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标签: 读书笔记 OS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Physical Layer(物理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NetWork(网络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和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 OSI起源
- 图解OSI
- OSI分层原则
- OSI与TCP/IP的比较
OSI起源
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从此计算机网络发展进入新纪元。ARPANET当时仅有4个结点,分别在美国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利亚。这4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仅有传送数据的通路是不够的,还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由这些规则明确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及有关同步问题。
ARPANT的实践经验表明对于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网络而言,其结构最好是采用层次型的。根据这一特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ISO-OSI RM)。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系统结构共分7层。在该模型中层与层之间进行对等通信,且这种通信只是逻辑上的,真正的通信都是在最底层-物理层实现的,每一层要完成相应的功能,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从而把复杂的通信过程分成了多个独立的、比较容易解决的子问题。
图解OSI
- 第7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的界面,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 第5层 会话层(Session Layer)
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电脑网络中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4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把传输表头(TH)加至数据以形成数据包。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义(TCP) 等。- 第3层 网络层(Network Layer)
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将网络表头(NH)加至数据包,以形成分组。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数据。例如:互联网协议(IP) 等。- 第2层 数据链接层(Data Link Layer)
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了帧。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
分为两种子层:logic link control sublayer & media access control sublayer- 第1层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在局部局域网上传送帧,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等
OSI分层原则
- 1.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 2.不同结点相同层次具有相同的功能
- 3.同一结点相邻层间通过接口通信
- 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间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间的通信
OSI与TCP/IP的比较
注: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TCP/IP模型实际上是OSI模型的一个浓缩版本,它只有四个层次:
1.应用层,对应着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2.传输层,对应着OSI的传输层
3.网络层,对应着OSI的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提供无连接的服务,但是传输层上同时提供两种通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