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打开电视,正在采访的是Julie Delpy,应该是早些时间的采访片段,一袭红衣的她虽然面容上有岁月的痕迹,当然1969年出生的她,还是显得很“少女”。
旁白的解读是,这是一位有才有想法的演员兼导演,她谈及了三部曲里的第三部《Before Midnight》,如同每九年和影迷如期赴约,尽管三部曲的制作跨度长达18年,但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写在一张纸的背面。
电影惯于只用人与人的对话讲述故事,两位主人公或行走在静谧的村落,或悠然坐在露台和餐桌前,不断的讨论着文学、爱情、生活、两性等话题。然而与前两部不同的是,随着他们终于走到一起,爱情的浪漫也开始被生活的日常琐碎和彼此相处的实用性取代,吵架拌嘴也随之而来。将18年的感情铺开,再徐徐化解那些小小的怨念,呈现爱情最真实动人一面。
如何在“婚姻”的面纱下维持爱情?那些过往的碎碎念片段,是年轻留下的痕迹,随口可以背出的莎士比亚的台词,一杯咖啡的时间谈论的人生哲理,当被生活中的各种柴米油盐取代时,电影里的中年女人不甘心——“曾经我也是会唱歌的”,中年男人如此回应,“就是因为你会唱歌,我搭上了一生”。这样的回答,不知道女人会作何感想。
这一切源于女人的内心对永恒的探索,存在于自我牺牲的广袤花园中。女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大部分女人都是不愿意放弃梦想的,当生活的复杂和琐碎一一吞噬梦想时,女人其实并不愿意妥协。
就如同Ethan Hawke说,“你怎么也和那些女孩一样,整天生活在童话中,我依旧爱你,可是已经没招了......”。男人这样评价,婚姻中的女人。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流行的一个词“中年危机”,大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中年少女”。指的是现代人“早衰”初老现象,提早感受到中年危机的姑娘们被人吐槽或者是自嘲为“中年少女”,身体已经老龄化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少女心。其特征有:喜欢粉色、迷恋小鲜肉、养生等等。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个词,我总是不那么喜欢。我认为,少女是无论处在什么年纪,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于美好的追求,内心的向往,是良好心态的体现,是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那些少女的表现,是可以在浮躁复杂社会依旧保持简单,同时对美好事物的喜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切乐观豁达的精神理念。
然而我们总是将什么年龄阶段该做什么的刻板印象挂在嘴巴,记在脑海,并与之执行。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则,似乎违背了社会的常理,就该被质疑和指责。
是什么让我们从不反思这样的现状呢?当一些带有“贬义”的网络用词层出不穷时,虽然听起来不怎么好听,甚至我们内心是排斥的,但仍然忍不住去对号入座,也还未意识到这背后的缘由。我想,正是缺乏对自我内心的认识,当人云亦云的时候,我们不禁慌张,乱了脚步,忘记了自己本身。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的进步,很多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觉醒逐渐强烈时,没有在婚姻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于是我看到了好多女性再度出发自我成长的例子。
我上篇文章写到的虎皮妈,就是活生生的最好实例,身为二宝妈,赴美读书,也不忘自己的梦想,写小说,写公众号;还有我常常会读《永福村》的公众号,一对夫妻常常会写些日常生活的感想,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彼此呵护梦想,相互扶持的温暖小故事。
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吧,女人除了对自我强烈的认知外,也离不开周围朋友和另一半的支持和鼓励,可能是只字片语,一首歌曲,一张图片,都能激发起女人的“少女心”。
倘若生活一地鸡毛,我想,女人更该觉醒,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好,好好呵护起这份“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