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一个朋友提过她老家有一个老人,七十多了,老婆和女儿都不管他,孤苦伶仃的,非常可怜。
一开始我觉得女儿怎么那么狠心不理老爸,后来听朋友说那个老人年轻时从来不管老婆孩子,偶尔回家也是非打即骂,所以临老了没人照顾也是罪有应得。
我听了唏嘘不已,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谁都逃不过轮回,那些不肯把心思花在家庭上的人,迟早有一天要被家庭抛弃。
陈鹤琴先生因儿时缺失父爱,对孩子便格外慈爱,小到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大到性格习惯的培养,陈鹤琴先生都是事无巨细,亲子督促。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大多是由母亲来管教,一个人再周全也没有两个人来的细致,所以,做父亲的一定要每天都抽空来陪伴孩子,一来可以发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及时更正,更重要的是培养父子感情。
他特别说明,一个父亲想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光靠专横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孩子喜欢你,信服你。
要孩子喜欢的方法唯有多加陪伴,陪伴不是丢个玩具给孩子,然后自己在旁边刷手机,真正高效的陪伴是放下身段,蹲在地上与孩子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顺便教会孩子该要遵守的规则。
关于陈鹤琴先生说的父子游戏容易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张先生因为工作的原因,带西哥出去玩的机会不多,西哥从婴儿时期便是我抱着他出去玩。做妈妈的总是会犯一个错,就是老是当自己的孩子还是小宝宝。
所以,当张先生阻止西哥去花坛边或者树脚下尿尿时,我才意识到是时候教会西哥这些常规礼仪了。
国内对随地吐痰和随地大小便总是格外的开明,总能见到不少小孩随地尿尿,甚至有的连大便都是随地就解了。小宝宝还能解释过去,但五六岁的孩子就该教了,不能让他们觉得随地小便是常态。
这点是我疏忽了,张先生正好补了我的短板,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尤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做爸爸的从用男性角度来教育孩子,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会更全面,更具有发散性思维。
爸爸陪伴的多的男孩会更加坚毅果敢,女孩则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不会情绪化。
比如,下雨天出去踩水玩儿,妈妈们考虑的多是担心孩子淋雨感冒,而爸爸们则会觉得淋湿了再换衣服,好玩就行。
就像小猪佩奇里猪爸爸看到佩奇和乔治跳泥坑玩到一身的泥巴,说:“只是泥巴而已。”佩奇央求爸爸不要告诉妈妈,还邀请爸爸一起去跳泥坑。
父女之间有了这些小秘密,就会尤为亲密,成为一个战壕里的盟友,孩子的想法自然就会告诉你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就是因为断了与父母的沟通,小孩子遇到的事情做家长的没有及时了解,他们解决不了,唯有以死逃避。
归根到底就是父亲没有归位,做父亲的缺席,只好由母亲来顶上,母亲顶不住情绪失控,牺牲的就是孩子了。
在庐山时,西哥闹着吃烤香肠,张先生嫌脏不愿西哥多吃,卖香肠的小贩为了推销生意,怂恿西哥:你跟你爸说,你现在不给我吃,等你老了我也不给你吃。
虽说是为了推销,但是意思是没错的,孩子小的时候你不陪他爱他,待你老了很难要求他来孝顺你。
我们养孩子并非是为了养儿防老,但是想要教会孩子爱人,唯有爱他。
爱唯有用爱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