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能否发现问题,能否提出别人没看到的问题,其对于科研创新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如何发现并提出好的科学问题(什么是好的科学问题呢?这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件事。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找到了细谷功写的这本《高维度思考法》,副标题是: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
本书第一部分旨在阐明“知,无知,未知”的内在结构及其关系。首先,作者援引拉姆斯菲尔德的论述,将人类的知识/认识分为3部分: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要理解这一点,他提出了两个问题:1. 列出便利店出售的东西;2. 列出便利店不出售的东西。关于第二个问题,通常人们会直觉地通过比较的方式回忆哪些是不出售的商品,比如和大超市,和各种专卖店,或者小摊贩相比。我们的思维会停留在“商品”这一门类当中,也就是在已知的已知和已知的未知之间的范围内搜寻。如果思维足够开放,可以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答案:动植物,各类服务,抽象的概念(比如,爱),想象的事物(比如,龙)等等。这个例子非常形象地暴漏了一般情况下人们思维的局限性。
所以,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在于首先要意识到我们大脑中的未知由2部分构成:
1.已知的未知;
2. 未知的未知。
发现并提出好问题的过程,应当是努力使“未知的未知”变成“已知的未知”。而要讨论“未知”,首先需要对“知”,或“已知”做一番界定,明天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定义“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