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是历代文人吟诵的对象。杜牧在《江南春》中发出深沉的历史感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李中在《江南春》中吟道“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韦庄在《菩萨蛮》里描摹“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次在浙江,我们也邂逅了江南烟雨。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不同,北方只有秋雨才会绵绵不断,而南方无论是春雨秋雨,都会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细雨绵绵,湿衣无声,似乎给山水都笼罩上了一层轻烟。在烟雨中游览,虽有诸多不便,倒也别有一番韵致。
下午,我们来到象山,游览了石浦古城。象山是临海县城,11万人口。据资料载,石浦是我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核心街区门前就刻着“威震浙洋”四个大字。
街口矗立着厚重的门楼,青砖玄瓦,一片安详,上书“石浦”二字。石浦古城的老街建于明代,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地形而构,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我很喜欢微雨中的古城老街,总觉得这种建筑在雨中才更显得古朴,才更有质感。街巷约有3米宽,拾级而上,蜿蜒曲折。老屋梯次排布,层层进进。
老街的房子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民居特征,为全木质结构,进深较窄,楼梯窄陡。民居大都改成了临街商铺,摆放着用贝壳、玻璃等材质制成的工艺品,还有卖虾饼、鱼果子小吃的,虾饼挺好吃的。
老街有十多个参观点,都是老宅子,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小院子的进门有一两米宽的窄小院落,院子的角落往往放着一口大水缸。在一家参观点里,看到了盘纽扣的精巧工艺,艺人用鲜艳的丝绸盘成各色花式的纽扣,取上了美好的名字,有荷塘月色、凤凰于飞、喜上眉梢……我想带一组回家,无奈不好带,只能痛心放弃。令人发指的是一所大烟馆,一进门迎面陈设着两米长的巨大烟枪,柜台里陈设着真实的烟枪。左后方用蜡像还原了成群人吸大烟的恐怖场景:他们或躺或坐,个个面如死灰骨瘦如柴,贪婪地抽着大烟。如今,这已经是一处廉政教育基地了。最有气魄的要数两所四合院----侍郎府和飞人馆了。飞人馆是特技演员柯受良事迹展厅,柯受良是象山人。侍郎府是明代一位礼部、刑部侍郎俞士吉的府邸,厢房改成了展厅,展出了各类官服,其中有一套用树干雕成的大衣很很罕见。正房是两层木质结构,沧桑而风骨犹存,上书“观正堂”,是俞侍郎会客室兼办案室。与众不同的是,门口对称陈设着四张低矮的木质小桌子,屏风左后侧还有一间牢房,里面关着蜡像仿制的犯人。
一路走来,古城的街巷湿漉漉的,青石板街道透着古朴笨拙。当地居民的生活似乎很安逸闲适,充满了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息。这间门店里,一家人在围着方桌用吃饭;那边房子里,一对老夫妇在对酌小饮;一家玻璃工艺品店口,一位姑娘在安静地烧制产品。经过了一间茶馆,挂着行书“古城茶馆”的原木色牌匾,一袭洁净的蓝帘子挂在门前,风动帘起处,八仙桌立在屋内,安然等待着客人。
烟雨江南惹人醉,诗画处处几千年。在含烟微雨的江南,诗情画意的象山,海港古城石浦也已矗立了600年。人建造了城,赋予了古城鲜活的生命;城庇护了人,让人们在这里安适地繁衍生息,人生的短暂与人类文明的永恒就在这里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