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波名师工作室在上学期末进行了一次辩课活动,围绕小学文言文教学展开。当时陕师大附小鲁亚琪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公开课《司马光》。工作室成员以及王老师邀请的省名师、教研员们一起研讨了这节课的成败,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参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课后题有三道,“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活动结束,我也试讲了这一课但是很受打击。我的设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于是,我向王林波老师求教,不曾想,王老师告诉我这节课他上了,他给我传课堂视频!这个消息太让我惊喜了!
“惊”的是,身为校长的王老师一天要处理多少行政事物,同时还要参加多少省市一级的活动,却在我们活动结束就进入课堂实践,亲自讲了这一课!我还能用每天太忙做借口逃避进步吗?“喜”的是,王老师不仅指导我备课,居然愿意把宝贵的录像课资料提供给我看!我还有理由不用心钻研教学吗?
接收完录像资料,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了。王老师用图片猜故事的方式导入,巧妙的用两段录音让学生对现代文和文言文这两种文体有了初步对比。看到这里,我不由地赞叹王老师的方法又简单又实用。我在备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只想到了出示两篇课文,让孩子们自己阅读的方法。这种方法与王老师的方法比较,肯定浪费时间而且很刻意,不自然。思维的多向度太重要了!
学生自由读文后老师点名读课文,并请他告诉大家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给大家。孩子说要读得慢一点。老师总结方法一慢慢读。接着,王老师抓住课文中两个多音字,指导孩子读准字音。这里,王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说出“依靠语感、组词法、根据意思判断和看图片”的方法判断字音。在王老师的引导过程中孩子们笑声阵阵,根本看不出学习文言文有多难!
老师自然的过渡语言引导孩子们回到了跟老师朗读的教学目标上。王老师的范读、学得快的学生展示读、学得慢的学生展示读、全班学生的齐读。一遍遍地朗读让课堂充满读书声且声声悦耳。我注意到几遍朗读王老师的目的不同。范读指导孩子们读好停顿,学得快的学生展示读给予其他学生示范和信心,让孩子们看到读好文言文并不难。学得慢的学生展示读,可以让老师发现孩子们是否学会了。
“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目标,在这节课里轻松、快乐的落实了。王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圈画出不懂意思的词语,培养孩子们质疑的精神。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用现代的意思理解一部分文言文中的词语。“从古代到现代,一些词语的意思没有发生变化,学古文并不难!”学生圈出一部分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又补充了“持”“之”“击”等字,用组词、替换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了。然,王老师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他继续用学生参与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当时的情景说具体说生动!
我看了N遍这节课的视频,深深地折服于王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开阔的教学思路。整节课的容量之大是我不敢想的,我总以为这样的课应该分做两个课时完成。然,王老师一节课不仅教会学生读准、读好、读出节奏;教会孩子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孩子如何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完成了写字指导,甚至还有了文言文句的写作训练。一节课,行云流水,让我恨不得坐到他的课堂里当他的学生。
有名师的引导,我定要开拓思路,像海绵吸水一般努力,努力实践,努力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