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于两年前的夏天,今天下起小雨,雨后的夏天让我想起这篇文章这部电影,想着未曾与简书的小伙伴分享过,今天与大家分享这篇写于两年前稚嫩的拙作......
食物,是最好的治愈。emmmmmmmmm...看看我们身上的肥膘就知道了。简单的一餐一食冬春篇,最能体现生活的美妙和乐趣,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深夜食堂》,只要有食物的牵引,总会有一些心底的东西被莫名的触动,当然,这也是作为一个吃货的共鸣。
如果你最近情绪低落,那么,在夜深人静时,不妨看看一部关于美食的电影。
《小森林》,由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分为夏秋篇和冬春篇,豆瓣评分8.9。
一个关于美食和乡村隐居的故事~~~因为无法适应城市的人情世故和环境,以及和男友分手,女主市子返回家乡小森(一个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庄),这里,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市子离开了喧闹的城市,回到乡间,过起几乎隐居的生活。影片开头,便氤氲着夏天的湿润,满屏的水汽和绿意,徐徐蒸腾。
无论在画面结构上还是色调和剪辑,改片都有一种罕见的宁静,雨后的树叶,孤独站立的鸟,单车女孩从林间小道穿行而过……
影片使用大量旁白,旁白几乎没什么起伏,符合整部影片的清新基调。与其他电影有所不同,几乎没什么线索可言,记录的仅是市子的生活琐事。
片中的配乐是一大亮点,宫内由里的音乐,采用吉他、和弦、八音盒效果,节奏舒缓,结尾的主题曲,则是FLOWER FLOWER 乐队的专辑《色》中收录的春、夏、秋、冬四首曲子。
每一首曲子都很符合影片的相应部分,《夏》欢快、《秋》幽静、《冬》沉寂、《春》张扬。
《小森林》中呈现的一年四季,一饭一蔬都让人心旷神怡,或许有人称之为“舌尖上的日本”,但我只能说与舌尖第一季有共同之处,便是把镜头转向平凡、普通的乡间。
市子做的食物就如她一样,简单干净,多是日常很普通的食材,顺应天时地利。比如在夏天,她利用夏季的潮热而不得不开烤炉去湿气,顺便利用余温烤面包;天气炎热,来上一杯冰镇的酸甜米酒,是极好的;西红柿熟了,制成罐头,或者直接吃或作为拌料;秋天核桃成熟,做成美味的核桃饭团;烤番薯干、冬天的柿子干、晒萝卜干;胡颓子熟了,红彤彤的,自己做成胡颓子果酱;在寒冷的冬天屋内做双色蛋糕,温暖灵魂……
不同于《舌尖上的中国》中隐隐透露着文化的输出,《小森林》更多地站在个人的视角,美食中穿插着女主的故事与生活的感悟,耐人寻味。
在市子小时候,妈妈总能用山间食材变换着为她制作美食,所以当她回到幼时的老宅,市子便每天琢磨着妈妈做过的菜,寻找记忆里的那股熟悉的味道,喂养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喂养她那颗思念妈妈的灵魂。
妈妈曾说:烧菜像是镜子,反映出你的内心世界。对于食物,也是市子对妈妈的思念与回忆。家里的伍斯特酱油,是她妈妈根据超市的酱油品牌进行的再创作,味道远比超市的要好。
《小森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食物,没什么明显的剧情。节奏看似无聊,实则不然,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小意趣,诸如酒糟里泡得圆胖的米粒,晶亮艳红的胡颓子倒入巨量的绵白糖依然酸意浓厚,给番茄交替洗冷热水澡剥皮......
这部电影看起来似乎有些理想化、大同化,如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毕竟片中描绘的那种田园生活,在现代社会是可望不可即的奢望,但也正是这一点点的“理想”,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向往。
在这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时代,有时候,像市子那样慢一点、静一点,生活可能会更加美好。或许,大多数人每天在城市里过着机械式工作的生活,而往往忽略了最简单最质朴的生活哲学,在平凡的乡间山野,活着便是劳作和收获,享受着汗水所带来的踏实而自给自足的快乐。
女主市子也有过城市生活,知道城市生活的法则,但最终没在城市中迷失自我,没有沾染城市的浮躁与虚荣,反而即便一人在乡间也能平淡如水,不奢求不渴望,不依赖他人,不抱怨生活,将自己活成三毛笔下的一棵树。
也许,很多人都忍耐不了小森的孤独,但是生活的强者,往往是能够独自承受并安享孤独的,一如市子。
文/林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