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这个人你不一定熟悉,但你一定知道“马革裹尸”的典故,正是出自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口。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马援,功成不思隐退,反而斗志弥坚,发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还有年过花甲仍请缨出征“老当益壮”的精神,二千多年来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亡之时,民族蒙难之日,抛弃温柔富贵乡,义于反顾投入疆场。清人龚自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更是令人热血沸腾。毛泽东在痛失爱子毛岸英时,也用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可见马援这句“马革裹尸”警句的确魅力非凡。
按说像马援这样忠心报国视死如归,定然上得天子垂青,下得同僚敬重,生亦轰烈,死亦壮烈才对,孰不知下场凄凉悲惨,令人心寒。
连年征在边,几乎成了东汉政府的灭火消防员,哪里有边患,哪里就有马援的身影。几乎都是战报频传,凯旋归来。但在六十岁(建武二十一年)那年,征讨北边乌桓,鲜卑时却无功而返,铩羽而归,这也成了马援心中的痛。六十四岁那年。“武陵(今湖南)蛮入寇”,马援主动请缨,决心一雪前耻。
蛮夷据高守隘坚守不出,水流湍急,汉军船只溯江难上,“会暑甚(赶上天气炎热)”瘴气弥漫,“士卒多疫死”,爱兵如子与之同吃住的马援“亦中病”。而敌人不时据险挑衅“鼓噪”,可怜年迈老将军,拖着孱弱的身躯“曳足以观之”(步履蹒跚观察敌情)伺机而进。“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此时副将耿舒,通过兄长进奏,把责任推向马援。汉光武帝刘秀闻进军不利,死亡严重,派他的女婿梁松乘驿车到武陵,气势汹汹“责问(马)援”。而此时一代名将马援已病死军中。梁松趁机“构陷”(罗织罪名)公报私仇。“帝大怒,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还有人落井下石,诬陷马援当年征讨交趾叛乱凯旋时,以为薏仁能防瘴气“轻身”,随手带回一车,是“明珠文犀”,于是“帝益怒”。
可怜马援老妻子女,在世态炎凉之刻,不敢把马援灵柩葬入祖坟,而是在城郊荒凉处草草埋了。“宾客故人。莫敢吊会”,如此凄凉悲惨,令人心寒,令人愤懣,令人唏嘘。
有人把马援的凄惨结局归咎于刘秀的薄情寡义。也确实有之。征讨武陵两条路可入,马援如实上奏,刘秀拍板马援的“路近而水险”(壶头)方案。现在进军不利,死亡惨重。却偏听偏信,推诿己过,一切损失均由逝去的老将军承担责任,天理何在?真乃“马革裹尸易,取悦明君难”啊。
也有人认为马援落此下场是咎由自取。明朝王船山(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光武讨厌马援。我认为这话不对,起码不全面。当马援舍弃在蜀地称帝同窗公孙述的高官厚禄,和主子隗嚣分道扬镳,到洛阳与刘秀促膝畅谈,大有相见恨晚,哪有讨厌之意?当马援因“度田不实”委婉批评,刘秀“大笑”而掩饰自己的苦楚,对马援的欣赏不言自喻,哪有讨厌之意?当马援四处征讨捷报频传,喜出望外给马援封候加爵,更无讨厌之说。即使南征武陵,还心痛请战的伏波将军。当老将军翻身上马精神矍铄会心大笑,大赞这个老头很精神,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哪有讨厌之说?不过王老先生有一点说对了,那就是征南蛮失利损失残重为掩饰己过,确实讨厌马援这个糟老头子,悔不选路远但却平坦的“充”,选了你说的路近而水险的“壶头”。与胜利失之交臂,不怪你怪谁?但王船山下边的话就耐人寻味了。
他说这是马援自找的,不懂“功成名遂身退”的道理,还积极请战,摆出老当益壮的样子,这不是自找的?这话倒是有一定道理,前者征武陵南蛮出师不利,偏还要请缨远征,不懂见好就收吗?为当年征讨北征乌桓失利揪心,岂不知花无百日红,百战不殆只是个夙愿。但除了那么点小虚荣外,老将军拳拳爱国之心,殷殷忠君之情,不也日月可鉴,天地可证吗。
我倒认为马老将军最大的教训应该是忽略了“祸从口出”的古训。征战交趾叛乱时,数千里之外寄书教训子侄,要谨言慎行不“好论人长短,妄是非政议”,本属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千不该万不该拿当朝两位官员龙伯高与杜季良作比较。前者是一郡之长官,后者是当朝越骑司马。杜季良(名保)的仇人上书朝廷,弹劾杜保“行举浮薄,乱群惑众”,还以马援训书为证,说梁松,窦固与之厮混,“扇其轻伪,败乱诸夏”(煽风点火,扰乱国家”)光武帝刘秀阅后大为光火,先斥责与杜保打的火热的女婿梁松,后下诏免杜保的官。梁松父亲和马援是老朋友,但他对数年前探望马援病情“独拜床下”,马援托大“不答(礼)”而取耿耿于怀,现在又遭老丈人一顿臭骂,让自己“叩头流血”狼狈不堪,旧仇加新恨,狠不得寝皮食肉马援这个混账老儿。
“我本将心向明月”,坦荡如砥的伏波老将军,原本教训子侄低调做人,却无意扯出杜保,说自己“爱之重之,(却)不愿汝曹(你们)效之”,结果害的杜保丢了官,更始料不及惹上了梁松这个瘟神。毕竟是驸马,再怎么痛斥臭骂,那也是狠铁不成钢。毕竟是翁婿,一个女婿半个儿,为了女儿,关键时候还是向着的!这不,马援前头出事,后边就派梁松风风火火乘驿车赶到军前兴师问罪,“我胡汉三又回来!”
写信,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更需慎之又慎。“祸从口出”,不知九泉之下若有知的马援老将军是否“一失足成千古恨”而痛彻心扉,但后人定然从中悟出,务必慎言,说话要讲究艺术,“不然要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