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第五章:再造新文明之淮河南北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北方统一了南方,为什么这样呢?
易中天:咱们先对比一下南方和北方。现在南北分界线是哪里知道吗?
艺凡:秦岭淮河。
易中天:古代也是,北方的男子血性,南方的男子温和。
艺凡:也难怪从古到今,一统天下的总是来自北方靠小米和棍棒养大的武装力量。
易中天:那方和北方是两种风景。十六国与南北朝也是。从政治的立场看,十六国大分裂,南北朝半统一。从文明的角度讲,五胡不如东晋,北朝胜过南朝。
艺凡:分裂的十六国变成统一的北魏后,历史进程就发生了逆转:胡人的北方不断进步,汉族的南方每下愈况。
易中天:这些南北分界线有关。从东晋开始,淮河就既是地理分界线,也是军事分界线。没有淮河就没有东晋。没有隔淮而治,也就没有南方和北方。
艺凡:在华夏文明的思想体系中,原本没有南北两方的概念。从商周到秦汉再到魏晋,华夏民族从来就认为自己住在天下的正当中,全世界也只有这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在魏晋之前就叫中国,魏晋之后则叫中原。
易中天:中心首先是文化的。其次中心又有了政治意义,换句话说,秦汉以前只有中国和四方,秦汉两代则只有中央和地方,没有以淮河为界的南方和北方。汉的中央就是长安和洛阳,魏晋则只有洛阳。然而公元311年洛阳的失守,以及五年后长安的沦陷把这一切都改变了。这时,我们就有了多种选择。
艺凡:都有哪些选择?
易中天:第一种是放弃长安和洛阳,华夏文明全面南移,以建康为中心重振旗鼓,中原地区则让给胡人,让他们发展壮大建立自己的文明。
艺凡:可惜这并不可能。入主中原的并非只有一个民族,而是五个。
易中天:因此其他的选择同样没有可能。比方说,由北方胡人统一中国,实现全中国的全盘胡化。或者反过来,入华的五胡尊奉建康政府为宗主,组成以晋皇帝为天子的中华联邦,然后融入华夏文明,实现他们的全盘汉化。
艺凡:这更不可能了。
易中天:胡与汉,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是老大。于是,一个中心变成了两个,只不过一南一北,结果是有了南北朝。
艺凡:有两个中心,也有问题啊。因为从商周到汉魏,华夏文明从来就是先聚焦于一处。更何况多中心即无中心,除非它们能像长安和洛阳那样,相互依存又各有分工:长安融合东西,洛阳沟通南北;长安代表进取,洛阳代表稳定。
易中天:这样看,拓跋宏的迁都洛阳就意义重大。事实上,正是在这里,他为后来的隋文帝和唐太宗理顺了思路,进行了试点,积累了经验,聚集了人气,也留下了希望。
艺凡:其实长安也地位尊贵。毕竟,关中是周、秦和西汉的龙兴之地。五胡中的四大天王——匈奴的前赵,羯人的后赵,氐人的前秦,羌人的后秦,竟有三个以长安为都。
易中天:相比较而言,建康就差得远了。
现在叫做南京的建康,原本也是气象非凡的。但从西晋灭吴起,此间建立的政权便都是短命的小王朝。北魏将建康政府称为“僭晋”,也并非没有道理。
艺凡:建康作为帝都也有连续二百七十年的历史,时间并不比洛阳短多少,北魏反倒在迁都洛阳之后不久就陷入内乱。更何况南方的潜力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显示出来。曹操荡平北方群雄一如秋风扫落叶,却始终不能跨过长江一步,便是证明。
易中天:建康和洛阳都不必对历史负责,需要负责的只能是人。实际上中原的混乱和南北的对峙会持续二百七八十年之久,恐怕就因为南方和北方都有问题。只不过在十六国那会,北方麻烦更多,所以五胡不如东晋;到南北朝时代,则南方问题更大,因此北朝胜过南朝。
艺凡:他们的问题是什么?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长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