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的是三到六岁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告诉我们怎么做,怎么和孩子一起做;并且如何和善而坚定的坚持去做;不是期待着孩子守规矩,更不是一味地说教。
它的几个基本要素包含:
1、相互尊重,对,尊重孩子这个个体的一切。
我们要像尊重单位领导、客户一样尊重;不能把孩子当做私人物品;这里推荐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
2、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
孩子的行为背后,反应了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我们必须理解孩子。
我们的年纪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孩子时候的思考方式。
所以更要学习理解。这里推荐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敏感期》系列丛书。
3、有效的沟通
首先是听,我们都看过很多关于沟通的书,所有结论的最重要的就是听,之后是动作表情,最后才是语言。
所以,我常用的是蹲下来,微笑,听孩子说完。
再问开放式问题或者封闭式问题,这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4、理解孩子的世界
这个和行为背后的信念有相似之处,理解万岁。假如你是孩子,这件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千万不要拿孩子和大人比,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
毛毛就是毛毛, 豆豆就是豆豆;毛毛和豆豆不一样;这个还是要尊重孩子个体的不同。
5、能交给孩子技能的管教
首先我们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不能像“很多父母喂年纪已经很大的孩子吃饭”这样去“给”。有篇文章叫《你不是在给,你是在拿》,说的入情入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试想还有什么是家长直接给更容易的呢?我们有思考能力的家长应该尽“教授技能”的义务,而不是滥用给予的权利。
让孩子充分享受体验、参与决定、独立学习的权利,不剥夺孩子的体验,不替孩子去判断、感受。也就是不评判的态度,这个和冥想里面的正念有相同之处。
6、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
惩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是我们的选择,高知的大家也不希望这样的stytle;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孩子什么总在看电视?是因为你不陪孩子玩,电视又比你更有趣!
孩子为什么不睡觉?是因为你没陪孩子玩够,也就是陪伴的质量不高,你总在玩手机啊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犯了错,一定是我的错让孩子犯了错。
好好找找我们自己的问题吧,我们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能力问题。
7、鼓励和“感觉好才能做的好”
鼓励是正面管教的重要工具,鼓励行为而非结果;立即鼓励延迟满足等等工具都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和表达,同理心、共情还有一些重要的理念和态度,是保证孩子感觉好的基础;感觉好了, 孩子吸收能力就会强、认知能力就会快、学习能力就提高;几乎一切都来源于我们和孩子的感觉好。
好好学习正面管教吧,好的教育,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能成为孩子的下限,她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认知自我,连接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教育出了问题,或者我们还不自知,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会成为孩子的上限。
愿我们和孩子一起,感觉好、做的好、一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