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子湖
昨晚接到洁的微信:湖湖老师,我和他断了。换了份新工作,想给自己一个新开始。
我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说:相信新开始会有新惊喜。
她发来一个奋斗的小人,说:你可以把我的故事写下来,发出来,对其它人可能也有点警示作用。
我谢谢她的好意,并告诉她写完后一定会给她第一个看看。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洁是我在一次课上认识的。当时,主办方安排她客串我课程的主持。人长得漂亮,主持功底也不错,讲话干净利落,未语先笑。
课程结束后,她却找到了我,想要我帮她看看笔迹。
我看看时间,接我的网约车还有会儿。就说:好吧,你抄写篇《沁园春·雪》我看一下,但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
姑娘很高兴,一会儿工夫,写好放在我面前。
字一笔一画,笔画完整,笔速快,结构呈扁态,错位字明显。整幅字位于纸的顶端,偏右。字的收笔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同时垮塌角明显。
笔迹分析讲究三分看,七分解。我在心里想着如何措词,更能让眼前的这个女孩所接受。
她紧张的看着我,仿佛我是那个决定她命运的人。
我冲她笑笑,示意她轻松点。
“你是个乖乖女。通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太多,压抑或隐藏自己的想法。”
她眼睛瞬间黯淡了下去:“嗯,一般一件事出来,是会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很怕别人不高兴。”
“这一点可能缘于小时候你和妈妈相处的模式。小时候应该是妈妈照顾你多,妈妈比较细致,生活上无微不至,但也比较强势,可能脾气不太好,对你批评指责限制多,鼓励支持少。所以表面上你很合群,但内心会刻意保持距离。”
她惊讶地看着我,不可置信的说:“湖湖老师,完全正确。我很愿意帮助别人,但当别人走近我的时候,我反而又会变得犹豫起来,的确会刻意保持距离。”
我说,“嗯。潜意识是担心那个走近你的人,和当年的妈妈一样,会批评苛责你。“
她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认同。
“你对人对己要求挺高,但当你发现别人不能达到你的要求时,你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标准,但心里并不满意。对现状很不满意,渴望有所突破,但又有很多的无奈妥协。”
她频频点头。
眼看网约车的时间就要到了。我决定说一下对她的最后一点提示:“男女关系交往中,注意界限,避免受伤。你并不是个机敏的人,应该也受过情伤,但仍然质朴单纯,有些复杂的事情你应付不来。”
话说得很直接了。第一次见面,是不是说得太多了?我觉察了下自己,明显看到自己对她的移情——她让我想起我曾经的一个来访者菁。菁漂亮温柔,从小家人就说她懂事。其实是她压抑了自己所有的想法,去讨好迎合的结果。大学毕业后,在家里的安排下,菁草草嫁给一位看似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医生。婚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对方,而对方对她也同样没多少感情,每天早出晚归,视她若空气。明明同在一个屋檐下生话,有时候两人一周也见不了一面。如今,菁守着这桩无望的婚姻,过着丧偶式的育儿生活。
眼前的这个姑娘洁,多么像那个年轻时候的菁。唯一不同的,是她更年轻些,还没结婚。
洁看着我,眼睛却突然有些红了,却又很快笑了:“老师,我明白的。”
我看到她的眼里有些泪光,知道触动到了她,没有再深究。
手机响了,网约车来了。我起身和她告别。
她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说:“老师,后面可以找你咨询吗?”
我拍拍她的肩:“当然可以,提前约时间。”
没几天,她来了。原来她真的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对方有妻室。她觉得自己喜欢他,却又明白自己不可能要求让对方放弃家庭和自己结婚,深陷在欢喜却又焦虑的矛盾纠结中,没有勇气告诉任何人。
"我到底该不该和他分手?"洁问我。
我说答案不在我这里,而是在你那里,只不过藏在一个你不知道的地方。如果你愿意,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洁犹豫了下,点点头。
近十次咨询,抽丝剥茧。她突然发现,自己对他的爱,其实不是爱他这个人,而是爱他对自己的那份肯定。因为自己对外在的肯定是如此的渴求。
当她明白这一点时,一切都释然了。她选择了放手,也给了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当我们极度匮乏真爱与肯定时,有时明知是飞蛾扑火,饮鸩止渴,却依然会奋不顾身,而且会对此无知无觉,通常会包装一个很美的理由让自己接受。只有在合适的时机里,探寻到自己内在真正的原因,才会恍然惊醒,回头是岸。"
当她在我面前像是自语般说出这段话时,我知道,咨询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洁,美丽的姑娘,愿这个世界温柔待你,愿你活在爱里;就算全世界没人给你爱,你也能想办法自给自足。甚至,成为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