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无意间提到杨绛先生,我才恍惚想起来,时隔几年,已经好久没有在翻开杨绛先生的书。看过杨绛老先生的书不多,粗略的看了有三四本,其中有一本却是印象深刻,这本书是《我们仨》,我还记得二年前的假期在家通宵看完,这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简洁而又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回忆了一家三口几十年平淡无奇,相聚相失,相依为命的日子。
这段悲怆而温暖的回忆和一个人思念仨的忧伤,让我悲痛万分,这是杨绛老先生文字的力量,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久久不能释怀,杨绛先生的作品谦逊而又朴实,在她的作品中,她的一家是平凡得不能在平凡得家庭,正如她在书中说“我们与世无争,与世无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6年5月25日杨绛老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她在《我们仨》写到“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在生离”,终于,杨绛老先生一家可以在另一地方团聚了,我想那就是天堂。
杨绛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不论是在文学成就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上,“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丈夫钱钟书对她最好的认知,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1997年,杨绛女儿钱媛因换脊椎癌去世,98年丈夫钱钟书也相继离世,其后杨绛先生仿佛将所有情思用于写作,我想支撑她走过去的更多是她对文学的热爱,2003年的《我们仨》带着回忆,带着温暖详细的描述了一家三口以往的生活状态,也看到了在杨绛心中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这是我心中的杨绛,一个划时代的女子,从徐志摩的诗到杨绛的文,我无与伦比的崇拜与敬仰,虽然偶像已不在,那就将这份情感放在心底,一步步带领我走自己想走的路,看自己想看的风景,写自己想写的故事,做自己爱做的梦。
未来,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