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我们面前,当然要卖卖萌、撒撒娇。某天因为一件小事,她就较真了,一脸的委屈、满眼的泪水,甚是好笑,于是就随口批评她一句“你能不能表现的成熟一些?”。不料她马上回了一句:“我没有长大,为什么要成熟?”说的铿锵有力,理直气壮,我一时倒也无话可说。是啊,要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成熟,本来就是违背常识和规律,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生活中,这样的无理、违背常识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呢?值得反思。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往往过于苛刻,甚至是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要求孩子必须要做到。如果学生做到了,那就更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孩子好”。当然,在老师这样变本加厉的要求下,有的孩子可能能够适应,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习有进步,人生有成功。但是,如果老师的要求过于强势、过于苛刻,更多的孩子可能迈向失败、收获的更多的不是成功和人生的幸福。环顾四周,这样的教育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不顾一切地要求孩子成熟,恰恰是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忘记或者忽视了教育对象还仅仅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她们)的身心发展还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而这样的阶段本来就是一个成长的时期,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当然有些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的“错误”本来就是人的成长当中难以避免的,更有可能是非常美丽的。
遗憾的是,已经长大了的我们似乎早就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幼稚过、也曾经犯过错误;似乎自己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所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学生,或自己的孩子不能犯错误,严格要求一旦成为苛求,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的。“别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
在教育实践中,允许学生(孩子)犯错误,鼓励她们(他们)在成长中不断挑战自己、发掘自己的人生潜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成长阶段的孩子,应该成为教师和父母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