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下楼,在楼梯的转角,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子,低着头,小肩膀一耸一耸的,仔细听还有低低的抽泣声。仔细一看,是邻家的孩子小宝。
我走到他身前,轻轻地问:“宝宝,怎么了?”
这个孩子平时常常到我家玩,跟我很熟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叨咕。他抬头看见是我,眼泪流得更凶猛了。哽咽着跟我说:“爸爸打我,踢我屁股了。”
我心里一沉,“哦?很疼吧,阿姨看看,严重不。”
小宝扭捏着,还是让我看了。我看见了深深浅浅的红印子,在嫩嫩的皮肤上格外显眼。他的爸爸五大三粗,瘦弱的孩子怎么承受得住那重重的一脚?看情形还不仅仅是一脚。我心里不禁怨恨:那个大大的男人怎么能下得了脚?
在我的询问下,小宝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小宝贪于和小伙伴们玩耍,忘记了上课时间,还让爸爸遍找不见。最后被气极的爸爸一顿狠打。
我听了一阵无奈,只好先安抚受伤的孩子。孩子倒是很明白懂事,觉得这件事情怨自己,是自己太贪玩了,忘记了时间,耽误了上课的正事。他说:“我不怨爸爸,是我做得不好,以后一定要改正贪玩的毛病。”
不知道孩子的爸爸听了孩子的话会不会也有些醒悟?当他看见孩子身上的青紫时会不会心疼?
我想告诉孩子,贪玩不是毛病,是天性。玩的好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健康的孩子。
其实,不只是孩子,就是很多大人也爱玩,也会因为痴迷于玩耍某个游戏而一再推迟马上要办的工作。社会上不是有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吗?这些人大多数不是孩子而是所谓的大人;社会上还有一些无论什么地方都在玩手机的人,地铁上,公园边,车站,甚至连图书馆里也有,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低头族。
这些大人也犯了贪玩的错误,可是谁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孩子贪玩就挨打了呢?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孩子挨打,是因为家长生气了,发怒了,而引起家长发怒的事情却很少是那些原则性的大事,常常只是一些小事情。所谓的孩子错了,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较真了,父母用自己的标准裁定孩子做错了。
大人凭着自己是家长的身份,掌握着评判事情的规则,家长就是裁判——打破了杯子,孩子错了;数学题不会,孩子错了;孩子看电视时间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孩子错了……可是家长有没有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打破杯子?可能孩子想为家长倒一杯水才有了打破杯子的结果;数学题为什么不会?孩子没有听会的错误不仅仅在孩子,为什么要孩子承受挨打的结果?孩子为什么看电视超过了预定时间,是不是因为太投入?或者是因为平时都没有在时间上认真坚守,只是因为这一次家长忽然认真了才会有了因为超出时间导致的发怒。
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打孩子的理由,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才是做父母的基本任务。像小宝的爸爸,既然知道孩子贪玩,就应该想到孩子会因此而忘记约定的时间,就应该相应的制定出解决的办法,比如看着孩子到哪家去玩,提前去把孩子找回来,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孩子不会耽误课,也不会挨打。
我也曾经是一个不懂事的家长,如今回头想来,只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认真想想孩子的事情,很多孩子的问题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