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需要多少的原因,但是,要坚持下来却需要千千万万个理由。
今天是游泳打卡的第九天,再坚持一天就完成一桩“心愿”任务。九天的坚持,最明显的感觉是裤头已经松了,大腿和手臂的皮肤也变紧致了些许。当然,塑身可能是我游泳的初衷,但并不是全部。至于是为了什么,我也在探寻中。
游泳本身真的是一项极其无趣,极其乏味的运动。方形的泳池,固定不变的来回距离,眼睛所至也尽是波动的水纹和一些“满身盔甲”面貌模糊的人身。如果说最开始的两天,是塑身的动力在支撑着我前进,那看到身体的变化,我还是有那么点些许的兴奋。可是这种兴奋感很容易被游泳动作的熟悉度和体力的倍增而磨平掉。就算到了第五天,我能游1500m了,心里却没有最初能游50m那么多的快感。从5-50这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50-1500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差太多了。突破5-50这个临界点的成就感远远大于50-1500变速、变动作等突破临界点的价值。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学一样新技能既是困难又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学会之后的坚持与创新才是最困难的。”
在方形的泳池中,机械式地扑腾着那些水,着实枯燥。好在思想是自由灵活的,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可以放空,可以只装自己,也可以装下好多人好多事好多物。游个1500m很快就完事了,但如何让这件事情变得有趣点呢?我想无非就是细节里的那点仪式感。比如出门前,锅里放下红豆绿豆大米,定时煮上2小时,家人醒了可以吃,自己回来也可以吃;比如开车的路上打开梁冬、吴伯凡的冬吴同学会、梁文道的八分,静心聆听三位智者玩笑话语间的智慧;比如认真地做几组热身运动、认真地整理自己的泳帽泳镜;游完后享受个15分钟的热水澡,换完衣服后慢条斯理地吹个头发;在车上敷一张面膜,听听广播音乐,再一路向东把车开回家;吃完暖胃的早餐后再打卡夏说英文。……繁多的细节只源于“我去游泳了。”,所以游泳事小,细节事大。细节里的大事,还数“你泡在泳池里一个多小时,到底头脑中在想什么?”
试着想过今天1200+m我要分几段游,要怎么变速变泳姿才能好好坚持下来;想过晨泳的这些老大爷、老大妈太牛逼了,我以后老了退休了也还有这般行动力吗;想过买什么菜、今天吃什么、旅行计划来一个;也有过放空感受自己呼吸的节奏、蹬脚的力量,感受水流的声音、感受水里阳光的晶莹;但也有两天是沉浸在前几天刚看完的《无声的告白》里那句“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还有书里面的各种人际关系。这是一本有点令人看了会有窒息感(现在也是)的好书。冬吴的“无好奇,不迭代;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天道酬勤;停滞的青春&油腻的中年;文字的美与道;有边界的自由;找到你的原则;少子老龄化”;梁文道在“八分”节目里谈到“如何看待艺术家的道德品行和艺术成就、宗教与性侵、真正的友情、metoo、家庭——折射社会边缘的真相”,听着这些时代的话题在三位智者口中被犀利地解读、批判性地评论,我看似get到key,但很多他们的观点我也只能在池水里慢慢回想,细细反思和回味。哈哈哈 不过游完泳后所有QTM的思绪又悄无声息地留在水里了,当下只想“游玩了,去洗个热水澡吧。”
如果非得要给这个所谓的“坚持”找个理由,那只能说我隐约开始有了“中年危机”了。可怕的话题,先游游泳缓一缓吧♀️♀️♀️♀️♀️
话到最后,还是得感谢一下LG给我买的这套算是还行的游泳装备,特别是近视用的游泳镜。我在想,十年了我一直学不会游泳(其实也没有真正学过),可能就是因为我缺少这么一副有度数游泳镜。确实,游泳时看清楚水下水上状况,人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安心地往前游咯。✊(话说第六天我忘带泳镜,借了个男生的普通泳镜,那游得心虚游得可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