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说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因为对于大部分没有足够时间去学习、挑选产品的客户,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会特别容易买到“不合适”的产品。此处的不合适,并不是指产品本身不够好或是性价比不够高,而是不够适合自己。怎么算够不够适合?我们看看上图中客户的保险方案。
35岁的妈妈为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配置保险,分别买了10万保额的重疾险,20万保额的两全险,基本保额1万的大学教育年金保险。
先通俗地简单解释一下:两全险可以理解为,被保险人到达指定年龄仍然存活的话可以得到一笔钱作为满期金,在此之前,合同生效期间,被保险人若是不幸身故也可以得到赔偿;教育年金则可以理解为,大学期间的四年,被保险人每年都可以领取一笔钱作为教育金,同时合同生效期间若不幸身故了也可以得到赔偿。(语言表达能力实在有限。。。)
乍眼一看,这个保险方案好像做的还挺全面。配置了重疾险,解决了孩子患重病的问题;配置了两全险和教育年金,对未来现金流进行了预储备。算是“面面俱到”了。
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么,这个方案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合不合适?我们不妨按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分析一下。父母给小朋友配置保险时,重点关注的是什么,摆在需求的首位是什么?
保险产品,说到底是转移风险的工具。它能够将不确定的未知风险转化为确定的经济补偿。对于绝大多数小朋友,从其出生直到大学毕业都是没有收入能力的,那么客观地讲,对于重疾、意外险、医疗险这类用来“治病”的产品的需求要高于寿险与其他险种。
当今对于小朋友患病来说,主要的、比较大的风险,诸如白血病这类重症,治疗费用都是比较高的,对于一般家庭,多少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从这个角度考虑,患病带来的医疗费、护理费以及父母要照顾孩子而损失的经济收入,就是最需要关注、转移的风险。
所以在实际中,对于为小朋友配置保险,我们确实建议,重点关注“治病”用的保险,以保障为主。而且保障要做足,这样一旦小朋友确实出了状况需要拿出一笔钱,保障才能够切实地发挥出作用。
那么现在再回过头看图片中这份保险单,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乍眼一看的“面面俱到”,它的保障是否做足了?
图中我们看到,客户为她的孩子买了10万保额的重疾险。倘若小朋友真的不幸患上了重症,这10万块钱用作治疗费用或是经济损失的补偿,是否足够?
图中的保单整合下来保费在大约5000元,参照现有保险市场的产品,如果用5000元的年保费去为小朋友买重疾险,完全可以配置出100万保额,涵盖重疾、住院医疗、意外等多方面保障的方案,这样看来,仅仅有10万保额的重疾保障是不是确实少了点?相比之下,保单中两全险的保额甚至要更高一点,这就导致保险方案本身看起来有些需求不明。
那这样说是不是不提倡买两全险和教育金?其实并不是。只不过和先前分析过的一样,要优先做足最需要的保障,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产品补充。
像教育年金这种补充未来特定时间节点现金流的产品,还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包括家庭潜在收入能力、预期的教育投入、社会环境与政策等等。要根据对孩子未来的教育规划,按需求配置教育金,而不是以“哇这个还不错,是给孩子存着上大学的,买一份吧”为出发点去买这一类保险。
其实买保险就跟购物一样,买对不买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真正让你舒心,买完不纠结也不后悔。至于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就需要大家自行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或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总而言之,买保险之前要想好“自己为了什么买”,才能少走弯路,一步到位,配置出全面、合理又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