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给身边的朋友说,假如你的孩子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或教师,一定要看看1998年出品的美国电影《心灵捕手》。
很多喜欢《心灵捕手》的人,或把它解读成一部有关问题学生的电影,或把它作为心理咨询培训课上的经典案例;而我,更倾向把它看做是一个迷茫草根人物的逆袭重生故事。
《心灵捕手》(港译《骄阳似我》)的主角是一位刚满20岁的青年威尔,他就是中国语境中典型的草根人物。威尔出生后被亲身父母抛弃,生长于美国波士顿南区的贫民窟,先后寄养于几个家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曾受到过养父的虐待,生性敏感、多疑、自卑,玩世不恭,桀骜不驯。
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底层草根人物,现实社会有一千个理由让他自生自灭,就像众多蚂蚁曾被人残忍地踩死在脚底下一样。
但影片没有向社会底层人的伤疤上再次撒盐,而是艺术地给了主角威尔一个逆袭重生的机会。威尔的命运在全球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里发生了转变——他还没幸运到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只是在那里有一份做清洁的工作。虽然影片编导没有脑残到蹩脚,但还是为威尔增设一份“数学天才”能力,让他能够戏剧性地实现逆袭重生。
我想,这部电影的看点,就是威尔作为一个典型的“迷茫草根”小人物,如何实现自我逆袭重生的。以我的解读,威尔的逆袭重生,离不开以下三个重要因素:
1. 贵人相助
威尔人生中的贵人,就是影片中的兰博教授。兰博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德奖章得主,有一天,他在学院走廊黑板上,留下一道高级傅立叶算式,希望有学生能够在学期结束前解答出来。威尔在打扫走廊卫生时,无意中看到并记住了那道题,当天晚上回到家,他在浴室的镜面上演算起来,并很快破解了那道难题。第二天一早,做楼道清洁时,趁无人的间隙,他将答案写在走廊的黑板上。
兰博教授得知傅立叶算式已被解答,匆匆赶来,发现答案完全正确,吃惊不已,但一时没有人站出来承认。随后,兰博教授又布置一道他和同事花了两年时间才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威尔很快又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不过,这一次,他在演算时,被兰博发现,开始以为他在胡乱涂鸦,没想到,威尔的演算是对的。
这一切,让兰博对威尔产生了兴趣。兰博通过宿舍管理员找到了威尔,此时,威尔正被法庭提讯。兰博向法官说情取保,法官同意在他的监护下释放威尔,威尔不得不接受兰博提出的“每周两人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和“威尔要去看心理医生”的建议。
从此,威尔的人生世界里,有了兰博的影子。兰博教授以极大的“爱才”热情,倾注全部心血去培养威尔,期望他能像自己一样成功。虽然威尔对兰博教授的帮助有很多的不理解,甚至有消极的抵触行为,但难得有兰博教授这样坚持要帮助他的人。
我常想,一个人生命中能遇到贵人相助,这应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只有感恩无以回报。而影片中的威尔,贵人相助来得这么容易,以至于不懂得珍惜。兰博教授对“天才威尔”的崇拜,让他夹带了几分私心——希望自己有限的才智,在威尔的身上能够得到延生。
但不得不承认,有了兰博这样的贵人相助,威尔下一步能够得到高人点悟就顺理成章了。
2. 高人点悟
整个影片最精彩的,应属于威尔获得高人点悟这一情节。这里所谓的“高人”,就是兰博的朋友——心理学教授尚恩。尚恩教授如何开启威尔的心扉,走进他的内心,并成为他的心灵伙伴,是该影片最耐人寻味的戏份内容。
这不仅是因为尚恩与威尔之间展开的有关“心灵主题”的对话技巧,被心理咨询界捧为经典;更是源于一位慈爱师长对一个迷途青年自我封闭幸福的共情感受。
影片中,尚恩与威尔之间前后共有八次见面。他们俩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威尔一开始就先发制人,从尚恩的画作中窥探出其情感历程,并无情地给予指责,导致尚恩无法忍受,在暴怒下赶走了威尔。
第二次见面,尚恩把威尔领到湖边,通过讲述自己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以真实的方式和真诚的态度,逐渐贴近威尔的内心世界。
第三次见面,是一个小时的双方沉默对决。
第四次,威尔率先说话打破沉寂,尚恩则从妻子“经常放屁”的小特质说起,谈到对完美的认识,对情感的看法,不时暴露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共情”。但当威尔对话题刚刚产生兴趣时,尚恩戛然而止,欲擒故纵地说“时间到了”。
第五次,尚恩通过自己对重要比赛和爱情的选择,告诉威尔:曾经亲历过就不会后悔,鼓励威尔关注自己的情感需要。
第六次,威尔滔滔不绝地向尚恩谈到对战争的看法,对工作的认识,却无法回答尚恩向他提出的简单人生命题——“你有心灵伴侣吗?”、“你热爱什么”和“你想要什么”,威尔随口说出想当牧羊人,尚恩以其没有诚实回答,把他驱赶出门。
第七次见面,是在威尔听到尚恩和兰博之间为他争吵对话后,威尔终于明白他们俩的良苦用心,向尚恩道出了自己被养父虐待的情景,尚恩感知到威尔的情绪变化,不断以“It is not your fault!”(那不是你的错!)来宽慰他,最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最后一次他俩的见面,在影片结尾,威尔来到尚恩家的楼下,放了一张纸条在尚恩的信箱里,想让尚恩转告兰博教授,他要去加州找他心仪的女孩;而正在家收拾东西的尚恩似乎感觉到威尔的到来,微笑站在窗口望着他……
威尔与尚恩,从陌生的客户关系,走向了默契的心灵伴侣;尚恩对威尔的心灵点悟,既体现了尚恩高超的沟通艺术,更是尚恩从威尔身上看到自己曾经迷茫的青春,希望通过两颗脆弱心灵的相互温暖,一同开启另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3. 爱人成就
这里的“爱人”,特指威尔结交的哈佛女孩史凯兰和铁哥们查克。史凯兰的爱情和查克的友情,一直激励威尔勇敢面对现实,让其真正能够“跟着心走”。出生中产家庭的史凯兰,为威尔的才华所吸引,并喜欢上他,而威尔也为她动心。他们俩开始约会,一起逛街、吃饭、做作业……威尔因害怕被史凯兰抛弃,违心先抛弃她。
让他痛苦的爱情,正是尚恩打开威尔心结的突破口,而史凯兰则是威尔生命中第一个敢于尝试去爱的人,由此他敞开了风尘已久的心灵。
查克是威尔相伴多年的挚友。他每天开车去接威尔,帮威尔找工作,将车借给威尔,以方便其谈恋爱;在威尔21岁生日时,与其他伙伴们为威尔精心拼装一辆“破旧的新车”。查克很清楚威尔的才华,也明白他的问题和处境;在威尔畅想未来时,查克对他说了如此一番狠话——“20年后你如果还住在这儿,到我家看球赛,还在盖房子,我会他妈地杀了你,那不是恐吓!”
查克不想看到威尔自甘堕落,埋没自己的才华,希望他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正是查克这番真诚的激励话语,让威尔的心灵再次受到撼动,最终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