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休息期间,去影院欣赏了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四个单元的故事,如果给它们分别打分,“乘风”8分,“诗”9分,“鸭先知”6分,“少年行”4分。
这四个单元的故事,最会讲故事的是第二个单元“诗”。“乘风”的故事也不错,跟“诗”相比少给的1分是因为吴京个人英雄色彩的渲染。而“鸭先知”单元的故事,真没看到多少故事,更无法引起情感共鸣,但父辈为生活得更好努力打拼的情怀还在。到了第四个故事“少年行”,纯粹就是看开心麻花小品和舞台剧的即视感,故事性不强,甚至是没什么故事性,只是为煽情而故意煽情,搞笑有余感动不足。
看完这部电影,只有前两个单元的故事令人感动,只有第二个故事令人泪流满面。我一直以为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一定要看它有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在讲故事中要有打动人心的内核,也就是电影想要传递什么样的情怀,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想要令观众感受到什么。只有好的故事才能抓住人心,引起共鸣。
纵观《我和我的父辈》,四个单元想从解放前到建国后六十年代再到八十年代及当代的时间线,体现的是父辈的流血牺牲和锐意进取才一步步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四个单元的衔接却很生硬,不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几个单元间的衔接自然。
观看电影的时候,看“乘风”和“诗”觉得电影主色调比较接近,都是比较昏暗的色调,比较沉郁的风格。突然“鸭先知”跳了出来,与前两个单元的情感基调和电影色彩完全不同,让观众有种特别跳戏的感觉,而到了“少年行”,已不是跳戏了,简直是出戏。四个单元的故事衔接得不流畅,前两个故事与后两个故事泾渭分明的两种色调,整体性不够好。
吴京执导了第一个单元的故事,在故事中的文戏演得很到位,人物形象饱满。“乘风”中被吴京扮演的骑兵团团长为了保卫村民的生命而舍弃儿子的举动感动到了。当团长在危急关头做出让儿子做钓饵的决定时,令人震惊,也令人难受。团长牺牲了出去打探消息的四位战友,其中就有他的儿子,而给村民和其他战友的安全撤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当那匹染着鲜血的战马跑回来的时候,上面再没有了团长的儿子乘风。当团长忍着悲痛凝视战马,摸着马身上的斑斑血迹时,怎能不令人心痛?吴京表情的变化真的很有代入感。新生儿的诞生与乘风的死,镜头不断交织在一起,更加渲染了先辈们牺牲时的崇高与悲壮,是乘风和战友的死换来了更多人的生,令人感动。
可是感觉影片中吴京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与日本大佐部队的血战厮杀中,表现得太强烈了。恍惚中似乎看到了吴京在《战狼2》中的影子,感觉可以不要这样的英雄高光形象渲染。不过瑕不掩瑜,“乘风”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故事内核,那就是父辈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大义之举。
而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是《诗》,编剧非常会讲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亲情、爱情、友情,依然有舍小家为大家,可是比“乘风”更加令人感动,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浪漫的诗意。这一单元讲述了六十年代初期,一批航空航天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隐姓埋名搞研究,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由黄轩和章子怡扮演,他们之间的对话和在一起时的戏份并不多,可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在一起,都让你感受着他们之间的爱,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尤其是男主人公骑在自行车上与女主人公分手时的那个镜头,黄轩笑得好暖,可那竟是永别。他去研究基地上班因为事故牺牲了。
章子怡演的女主人公很抓人心,她隐忍克制,面对年幼的儿子与女儿,她忍着悲痛告诉询问爸爸为什么不回来的孩子们爸爸加班不能回家,而在灯下独自掩面痛哭。当她捧着爱人的骨灰盒时,泪水一忍再忍,她抽泣着,让同事帮她给孩子保密,原来儿子是养子,是好朋友为航天研究牺牲后留下的孤儿。
故事中有个镜头是男主人公给女主人公包上头巾,两个人相依相偎在漫天黄沙中走着,没有惊天动地的爱,只是这寻常的小举动却全都是爱的表现。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活,包括生命。
电影最后,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升入太空的镜头,表现了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飞天梦早已实现。父辈的拼搏与奋斗令人感动。
“鸭先知”这一单元想表现改革开放以后,那些富有改革意识的人是如何一步走向成功,是如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虽然“鸭先知”先生为了卖出养生酒,教儿子与他演戏推销酒,失败后他又受人启发想尽办法克服各种困难拍酒的广告,使自己走出困境,并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但整个故事更像一个长篇广告。
“少年行”的故事玩起了时空穿梭,沈腾与马丽为了搞笑而强行搞笑,生硬的笑点,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显得牵强。但是两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父辈为了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我和我的父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父辈的牺牲与奉献。也让我们更懂得了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