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十三组——乔紫荆 刘思彤
小组心得
学习是什么呢?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前的概念,就是从一个解释的网络过渡到另一个更加合理的网络,以处理既定的环脉。
学习者要能够了解他用这些新知识到底能做什么事。而且最好是短期内做到的事情。比如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有大量的考试,考试反馈就让学生知道学这些新的知识到底能够做什么事情,即使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如果新知识或者知识的表达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好处,并让他在解释预测和行动时,感受到这样的好处,他就能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性。碎片化的信息,缺少情境的孤立信息,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常会引起错误理解。梳理知识,建立框架,填充修正,形成较完整的系统,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学习有四个维度:第一,生物学的维度。因为学习构成了我们神经网络的组织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让我们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环境。第二,认知维度。第三,社会文化。人获取知识,或者创造一种知识是为了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比如在家庭、企业、协会中,实现我们新的生活的规划和生存发展。第四,意愿的维度。就是人们只会学习那些触动自己或者吸引自己的东西,这时候我们会不断地关注到学习者的情绪、欲望、投入和想象在学习行为中的重要性。在书中,也讲到一个非常好的技巧,称之为“学习和认知的首选方法”——使用假想物。
在安德烈·焦尔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学习中常常充满冲突,我们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重新定义学校的角色和地位。学校教育必须发展一种“质疑文化”,教育不能够再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进行,应该促使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
我们需要改变对于学习的固有看法,学习不是信息和资料的简单堆砌。真正的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只有当我们在自身思维系统内对所知进行阐释时,我们才真的在学习。学习同时经历着建构和结构,认知的障碍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潜在阻滞的源头。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要让一个学习者掌握一项知识,就必须对他的先有概念进行真正的解构。
所谓的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稳定。实际上,动态的不稳定就是稳定。就如我们骑自行车一样,我们骑自行车看起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但是我们看每一个过程实际上都是一个在不稳定的状态里面,而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个人心得——刘思彤
现如今的填鸭式教育令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背诵老师所划出的重点,然而在毕业之后就会很快忘记在校学习内容。由此引起我的思索,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学习安德烈·焦尔当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安德烈·焦尔当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他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
在大多数人看来,学习是去上学,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这些。
我们需要改变对于学习的固有看法,学习不是信息和资料的简单堆砌。真正的学习是对所接触信息的一种“炼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提取,然后被我们灵活地加以利用。
学习者掌握的先有概念决定着他的学习。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习者改变原有观念是很难的。要想做出改变,学习者就要勇向对自己的先有概念提出质疑,要认识到学习者自身的认知永远是存在缺陷的,这样在遇到新的信息时,就不会因为先有概念造成的偏见而将其盲目过滤掉,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
我们还要注重学习的动机。“学习者并不是随随便便地炼制一个知识,他决定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只有当一个知识对他来说具有意义时,他才会去获取它,进而改变自己的表征系统。”要想让学习者学习的新知识对他产生意义,就需要让知识变为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只有这种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才能实实在在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个人心得——乔紫荆
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把他认为过难的知识砍掉,把能够证明他所要传达的信息的论据收集起来,从而完成意义的炼制,他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无意中让学习者失去了学习中最具有教学意义的方面。这是老师的意义炼制,而不是学生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足见好的零件。我也当过兼职辅导老师,这句话对我来说如同当头棒喝,因为怕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我不敢教授太过“超纲”的问题,甚至为了教学进度而忽略某些在我看来他们不需要知道的问题。为了寻找促进学生进行意义炼制的方法,我继续读了下去,颇有感触。
学习是一个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耗费巨大的过程,未来也是如此。学生阶段的我们通过“伪学习”,通过了考试,离开了书本情境,我们并不会将高数中的极限,矩阵应用于生活情景,也未曾考虑过光驱、手机、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呢?
真正的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只有当我们在自身思维系统内对所知进行阐释时,我们才真的在学习。学习不是信息和资料的堆砌。理解一个新知识,意味着将他纳入已有的思维结构。学习同时经历着建构和结构,认知的障碍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潜在阻滞的源头。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要让一个学习者掌握一项知识,就必须对他的先有概念进行真正的解构。“没有动力就不会有学习”这是人们的广泛共识,但是激发学生动机可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动机的产生最初取决于他的需求,只有那些懂得学习是以后完成理想的敲门砖的学生来说,他们才有学习的动机。对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总的来说,对于学习动机,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教师的一己之力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