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屋顶上有多少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南方,男人怪罪的是总是指向女人一样。女人要学会的本领就只有一项忍耐。
私生子出生的玛丽拉姆,“哈拉米”这个称号对她而言就像一种丑陋、可恶的东西烙印她灵魂深处。
破烂的泥屋,绝望的母亲,并没有让她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父亲在她童年的生活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是她通向外面世界的一个通道,让她能感受到生活给予的美好与慷慨。
15岁生日,她背着母亲,逃离山溪,她希望在赫拉特开始她的新生活,一种和父亲兄弟姐妹共同度过的生活。在父亲宅门的苦苦等候让她留下了愤怒、悲哀和破灭的眼泪。她懂得了母亲所说的父亲的虚伪,回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
她的童年就在15岁那一年戛然而止,虽然住进父亲家,却是一个不被接受的存在。被父亲安排远嫁咯布尔大她二十多岁的鞋匠。
布卡下的婚姻生活让她暂时心安,几次三番的流产又让她的生活跌落深渊,永无天日。拉希德每天的嘲弄、指责和辱骂让她以为她的生活将永远在恐惧和忍耐中度过。
直到莱拉的出现,点亮了她黑暗的世界。
像太阳一样美丽的莱拉
相对于玛丽拉姆,莱拉幸福了很多,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个教师,父亲主张男女平等,重视对莱拉的教育。然而一场战争让莱拉的幸福生活破碎,两个哥哥在圣战中牺牲,让母亲沉湎于病榻无法自拔。
此时青梅竹马的邻家哥哥塔里克也因战争去往远方。
母亲意识到还有唯一的女儿应该关爱和呵护,一家人准备搬去一个和塔里克一样的地方,就在莱拉以为可以和自己的心上人见面时,炮弹却炸死了他的父母。
有幸从废墟中逃生的莱拉却又掉入了另外一个黑暗的深渊。鞋匠拉希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雇佣一个人编造了塔里克去世的消息,让莱拉陷入绝望,因为战乱、谎言、保全塔里克的孩子她不得不答应嫁给鞋匠,和玛丽拉姆开始二女共侍一夫的生活。
莱拉的出现让玛丽拉姆的地位变得更加低下,玛丽拉姆憎恨莱拉,憎恨她恩将仇报,无视她的救命之恩,然而这两个水火不容的女人,在一次家暴中学会了相互谅解。
玛丽拉姆也从莱拉的小女儿身上找到了人间真情,找到了自己被依赖的满足感。莱拉微薄的爱也支撑起了她全部生命。
多年之后,莱拉挚爱塔里克归来,让拉希德愤怒地往死里抽打两人。在家暴中,玛丽拉姆选奋起反抗来终结所有的含羞忍辱。看到这里,自己觉得自己血脉贲张,鞋匠终于得到自己应有的报应。但玛丽拉姆为了莱拉能够顺利逃走选择一个人去自首。
书中在玛丽拉姆死时写到:“当她进入这个世界时她是一个低贱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个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颗杂草。在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爱也得到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
我想,死亡对玛丽拉姆而言是一种解脱,她的一生所遇非人,多半的时光里面都充满了悲伤和隐忍,莱拉和莱拉的女儿对她来说就是生命里的阳光。她用生命为他们换来了幸福。
对于莱拉,我更多的是钦佩,钦佩她敢在那样一个年代里生下私生子,敢计划逃亡,敢每天冒着被鞭打的危险为母女相见做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反抗,于十八年之后和塔里克过上了幸福生活。
莱拉带着自己最后的顽强和希望穿过冗长的黑暗,我也相信她幸存下来的疲惫身躯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温暖而坚实。
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经历动荡,不会在自己的家门口经历战争。不像被布卡包裹着的阿拉伯妇女一样,被这个世界挤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家和丈夫是她们的所有,她们很少有读书学习的机会,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古兰经就是他们生命里的太阳。
也希望一千个个太阳也能早日照射到阿富汗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愿阿富汗人民能早日享受和平,阿富汗的妇女能早日摘下布卡,感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