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这是作者继《自控力》后的又一作品,2016年购入,今年总算拆了封。还好不算太晚。
相较于《自控力》而言,这本书将关注点从自律转移到了压力上来,试图帮助读者与压力建立联系、成为朋友。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改变信念,善用压力,进而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恐怕没有谁能轻易给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呢?至少也是一种不断成长的状态,有挑战,有成就,才能与意义挂上钩。毕竟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的生活永远是匮乏无趣的。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压力。
压力。过多的压力对我们是有益还是有害?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有害,就像我一直认为的那样,或者是像我一直被告知的那样。当一个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时,学会质疑是一件格外难得的事情。很遗憾,我从未质疑过,直到打开这本书。书中写到: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的时候,压力才真的有害。换言之,你的思维认知,决定你的最终遭遇。大概类似于自我应验预言,你期望的结果往往会成为真实的结果,只要你真的相信。我想读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你可以轻轻松松地在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中将作者的研究精华吸纳,进而不断修正你的认知框架。比如书中对于信念的影响力的研究探讨,这不仅让我改变了对于压力的看法,也模糊了其他信念的绝对性,或许这些都可以拿自己做试验展开分析。主观性极强的信念往往很难被认定为绝对的对或错,因人而异的效果,因人而异的结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打破了我的思维局限性。
压力反应,促进行动。书中继对压力的态度分析之后,又针对压力反应展开探讨。当压力出现时,产生压力反应很正常。但是,你可以选择像大多数人那样觉得害怕、紧张、焦虑,也可以接受压力反应,告诉自己现在是兴奋、激动、迎接挑战。一个看起来极其简单的思维转换,真的有那么大用么?从作者的实验结果来看确实是的,第二种思维往往会带来更好的行为表现。由于我个人还未作此尝试,暂不作评价。
书中第三章提出:压力和意义成正比,有意义就意味着有压力。与此同时,压力的存在中也暗含着你所追求的生活意义。当面临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压力时,如果你思考并寻找自我价值,可能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压力还在那里,但你会很清楚自己为何要承受这份压力,面对它会收获什么,逃避它会失去什么……当所有的利害、因果都清楚呈现时,你会更笃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行动得更坚定一些。这也是一次重温自己的追求、目标的好机会,这有利于你不偏离轨道。你要牢记自己最想要什么——这点在面临压力或者诱惑时十分重要。
压力一直都在,诱惑一直都在,但追寻意义的脚步不能就此停下。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读后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