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介的,不是文学类图书了,而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蒋勋先生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彩色印刷,320面的篇幅,拿在手上,是一种意料之中的厚重感,以及莫名的安全感。而且最特别的是,这本书,采用的是线条装订的方式,很符合小文青的审美。
编辑推介语便是这本书全部内容的梗概,我看了几遍,觉得自己概括的,并没有它表达的出色,所以,便盗来一用: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辉煌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作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美”的向往与创造。”
虽然整本书看起来块头很大,但是书里,介绍的文字其实不多,多的是各个流派的代表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问过度娘,这本书在大陆并非首次出版,早在2004年的时候,湖南美术出版社就曾引进出版过。
而到了2010年,出版方又对原书进行过一次增订改版。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版本,是在2010年版本基础上再次进行修订而成的。主要是替换增补了一些重要的图片;同时,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好、更便捷地欣赏西方名画,出版方在印刷上使用了日本进口超感纸,搭配锁线裸书脊的装帧,以便将图片效果最大化呈现。
不得不说,确实是业界良心了。至少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就非常好。
大概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修读过美术鉴赏之类的课程,学校安排的也好,或者家长报的兴趣班也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素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说到底,就是教我们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就像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出色的艺术作品,比如雕塑、比如绘画、比如建筑等等,学会知其美以及知其何以美!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比玩手机有意义许多。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各个时代的艺术流派,各个艺术流派的代表艺术家,以及各种艺术风格,可谓一目了然。即便是门外汉,也能够看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感受。毕竟是一本科普读物,所以,在向普罗大众普及知识这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你阅读过这本书,那么就会知道美术史上很多很特别的艺术流派和里程碑式的艺术风格。
比如“肉身自觉,肯定世俗繁华与感官享乐,融入基督性灵生活,追求精神升华”的文艺复兴全盛时代;
比如“比意大利更多了一点幻想,一点感性的神秘与浪漫,一点现世欲望逸乐的留档,一点色彩的炫耀”的威尼斯画派;
比如“不满足于文艺复兴太过均衡、和谐的古典风格,追求更多肢体动作上的变化,夸大情绪的反应,使人物的身体产生更多律动感,也产生更多表情”的矫饰主义;
比如“喜好繁复的装饰、金色的华丽,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善于营造堆砌之美”的巴洛克风格;
比如……
人生在世,总要活到老,学到老嘛。技多不压身,多掌握一些知识,多了解一些属于自己盲区里的未知,就能减少一些无知。再加上,这本书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快乐。图片很多,纸质顺滑,配以少量的解说文字,排版时,还注意使用疏朗的字距,就像博物馆导游一样,认真耐心地解说每一幅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看书的过程,就像亲临历史现场,享受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
如果你也想了解一些关于世界美术的发展状况,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分析能力的话,那么可以考虑读读这本书。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但绝对会让你有一些愉悦的感觉。祝好,我是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