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和唐代的音乐繁荣是息息相关的。唐时,大量西域音乐传入,民间歌曲也发达,而词的产生和创作,主要是配合这种新兴的乐曲,因而在当时又把词叫做“曲子词”。
词牌名是词调的名称。每种词调都是“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不同的词调表现不同的声韵,不同的情感,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洒脱悠然……虽然后来的词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能歌唱,但“倚声填词”一直为后世所用。那么我们在学习填词时,也要按谱而填。近日翻阅相关书籍,见词牌名众多,不同的词牌名又有各自一定的情感传达,要做到声情并茂,对于填词人而言,了解什么样的词牌名当填何种内容的词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便于自己能在填词时选择恰当的词牌名,我对大部分词牌名作了一个梳理,在此与大家共享。
第一类:见其名而知其意
这一类词牌名,看到它的名称就知道应该填什么内容了。如《潇湘神》,唐代潇湘一带祭祀湘妃神的曲子,一般填此曲的内容是借湘妃传达相思之情;《捣练子》,这个词牌名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般写思妇怀念征人;《长相思》,很多人喜欢填这首曲子,内容都是抒发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或是两地分离的苦念,或是情深缘浅的哀叹,这个词牌名又叫《双红豆》,王维有《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鹊桥仙》,鹊桥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凭借,其内容是借牛郎织女写男女之情,非常著名的有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忆少年》,一个“忆”字,说明是追念过往的青春年少,此曲多写年华不再,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哀叹;《更漏子》,古人把夜间叫做更漏,所以一般写夜里的相思惆怅,或是借时间的流逝写心中闲愁;《双双燕》,咏燕词,类似的还有《黄莺儿》;《定西番》写边塞,或思乡,或念人;此外还有《酷相思》、《忆馀杭》、《蕃女怨》、《醉翁操》等,都可从名称就能看出写什么内容。
第二类:不可望文生义者
这一类的词牌名,名称往往与内容相反,好在数量不多,可以记下。
名称看起来很欢乐喜庆,可是内容多抒发悲、怨、愁、恨的:《调笑令》、《喜迁莺》、《相见欢》,此外有《清平乐》也常写不得意,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辛弃疾的《清平乐·绕床饥鼠》:“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千秋岁》并非贺寿之曲;《贺新郎》也不是恭贺新郎之词,如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舟路》激壮凄郁。
第三类:词人自制曲
这一类的词牌名在北宋时期主要有柳永的慢词,而更多的词调是南宋词人所创,内容哀婉凄切,词风婉约,常多抑郁之情。有姜夔的《暗香》、《疏影》、《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等,还有周邦彦的《六丑》等。
以上三类主要是根据名称和词人所创来作一个分类,下面的两类是按照词的风格。我们一般把词的风格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其实,这两大类也可从词牌名做一个初步判断。
婉约派
《眼儿媚》、《忆王孙》、《昭君怨》、《小重山》、《一剪梅》、《唐多令》、《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生查子》、《醉花阴》、《霜天晓角》、《伤春怨》、《谒金门》、《荷叶杯》、《离亭燕》、《钗头凤》等。词牌名中多“忆”、“梦”“怨”等字,名称就给人以回忆、缠绵、哀婉、宁静之感。
豪放派
《念奴娇》、《破阵子》、《水调歌头》、《沁园春》、《六州歌头》、《西吴曲》等。名称较轻快、大气、豪迈。其实可根据苏辛一派常用此类词调就可知,内容较洒脱慷慨。
当然这种分类并不严谨,只能说大致如此。也有的词牌名是两派都会用的。例如《鹧鸪天》。这个词调佳作颇多,婉约类的有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豪放类的有朱敦儒的《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其实今人在填词时,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让自己选择恰当的词牌名,那就是依据古人用此词调填过什么内容来作出判断。
唐宋期间,有过很多千古传诵的名作,当我们手边无书籍可翻阅时也能想起来,其中有很多还是我们在中学时代学过并被要求背诵过的。如《渔家傲》,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苏幕遮》,很多人非常喜欢的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范仲淹也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蝶恋花》,非常喜欢苏轼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和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诉衷情》,“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有“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满江红》声情激越,岳飞有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声声慢》凄切哀婉,李清照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句;《雨铃霖》缠绵悱恻,柳永的“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深爱;《水龙吟》苏辛一派非常喜欢,苏轼有“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辛弃疾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再如《永遇乐》、《菩萨蛮》、《念奴娇》、《南乡子》、《虞美人》等。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全宋词》和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本人为便于填词而作的简单分类,如有不妥之处,望有识之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