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唐垂拱年间,开元寺所在地原来是当地的地主黄守恭的桑园。有一名叫匡护的禅师问其讨要土地盖建寺庙。黄守恭不怎么想给,就对禅师说,你若完成我一个心愿,让这百亩桑园开遍白莲花,我就把地送给你。结果一夜间桑园真的开满了白莲花,接下来就有了两个版本:
景区讲解说,黄体验到佛法无边,于是就献上了土地,让禅师在其上盖庙。
而我在书上看到的是,虽然佛法无边,但是黄守恭仍然觉得舍不得桑园,于是耍赖。禅师无奈离开,结果黄因此身患恶疾,直到三年后,禅师又回来问他要地,这回黄同意了,恶疾也因此消退了。
第二种说法,用不给地就让你倒霉这种招数实在有违佛家的慈悲。但无论如何,最终庙是盖起来了,并因此取名为白莲寺,莲花寺。在今天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上还有一块匾额,上书:桑莲法界。指的就是桑园开莲花佛法无边的传说。
最有趣的是,在开元寺内,还存有一棵唐代的古桑树!距今有1200年历史了!仿佛是这段传说最好的佐证。古桑今天看起来像是三株,其实是遭到雷劈后断裂成了三段,却又能继续生长存活。特别之处在于,一般的桑树插枝就可以移植。而这棵古桑却不能复制。好像这个世界上所有稀有,奇妙的东西皆不可复制(好像拍照拍不下鬼?)犹如梦境。
故事的最后,黄守恭献出了他的桑园,作为回报,在开元寺内为他盖了一座黄家的宗祠——檀越祠(檀越在佛家为施主之意)。据说至今这里仍为泉州黄家的宗祠。
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开元寺。当时的知府也是本着不劳民伤财的原则,就把这座颇具规模的莲花寺更名为开元寺,向皇帝交了差(好聪明的古代市长 )
成长:
时间到了两宋,泉州港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客商云集,贸易繁荣。理学家朱熹来泉州时就留下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地都是圣人(大雄宝殿的门柱上仍书有这幅对联,其墨宝出自弘一法师)朱夫子所谓的圣人便是泉州满街来自各国的商人,僧人,传教士。他们船行四方把世界各地的见闻,风俗,文化带来了泉州。
两宋期间,开元寺进行了扩建。包括现在非常著名的东西双塔,甘露戒坛都建于那个时期。
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都是仿木结构五重石塔,内有中心塔柱(日本的佛塔都是这种有塔心柱的塔,所以不能攀登,也建不高)。也是这个原因两座塔才能抵抗住明代的大地震,保存至今。
东塔比西塔高了那么一丢丢,所以成为了中国石塔之最(好像双胞胎,出生总有前后)。正因如此,导游都会特别介绍东塔。但其实对我来说,西塔更有趣。因为在西塔的第四层雕有一组唐僧和猴行者的雕像。小说《西游记》是明朝的,但塔是南宋建的。玄奘取经的故事,到了宋朝就开始变成了传奇,在市井广为流传。所以不能说那个猴子是孙悟空,只能说是猴行者。
重生:
明朝万历年间泉州发生了一场特大的地震。整个泉州除了东西两座石塔(损坏不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开元寺是明崇祯年间重修的。虽然唐宋古建没有了。但也因为这次重修使得开元寺成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国宝。
首先来说说重建后的甘露戒坛。(大惊喜要留到最后)
甘露戒坛始建于宋,当时打算建戒坛的地方有一口甘露井。于是以这口井为中心建造了一座正方形的甘露戒坛(先有井后有名)。最妙的是,佛坛上的佛像必须要建在戒坛的中心,于是这口甘露井就成了佛祖的莲花座。
戒坛中心的斗拱上有立体的伎乐飞天雕像十分罕见。但更特别的是他的金刚力士。传统寺院的是四大金刚,这里是八个。且每一尊都是黑皮肤赤脚袒露上身的印度形象。常见的金刚四大法器也不见了,而是一个个赤手空拳。所谓南拳北腿(南少林就在泉州)每一尊金刚的姿势各不相同,展现了不同的拳法招式。(泉州所有殿堂内不许拍照,包括文庙,门外偷拍一张)
问题是,当时重建的人们怎么会把印度教的东西搬到佛教的大殿上来呢?虽说文化包容也不至于张冠李戴吧。其实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们不知道!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发达,所以当时这里各种宗教寺院遍地开花,也包括很多印度教寺院。尤其是元朝优待色目人(外国人),贬低南人估计这些外国人也没少干作威作福欺压当地人的事。所以明朝一建国实行反弹性报复,色目人地位一落千丈。加之后期倭寇骚扰,实行海禁。这些不能贸易的外国人也就大多回去了。
一方面他们当初来华传教的时候为了让当地人便于理解他们的宗教,都会借用佛教术语来进行解释(所以这些寺院被称为番佛寺),另一方面印度教本来就和佛教有一些想通的地方(莲花,狮子图案等)。所以明末,在几乎没有印度教徒的泉州,人民错以为是佛教寺院,好像……也合情合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可是草庵里的摩尼像不也是后来被民众误以为是佛光普照的如来佛祖么)
除了这些石柱,大雄宝殿内还有一样宝贝,就是同样起到支撑斗拱作用的迦陵鸟雕像。导游说她们像西方的天使,可我却觉得带有一股子埃及的风情,反正就是异域的很(同样不让拍照只好参看一下博物馆照片)这一组迦陵鸟和甘露戒坛的飞天及罗汉都带有很浓重的印度风格。讲真这要是搁在北魏(云冈石窟)很平常。可是这都崇祯啦,佛教汉化都近千年了,就显得很稀奇。(脑洞大开一把,难道是为了迎合石柱上的印度风???)
我并不知道当时人们的真实想法。但是他们确实是成功了!混搭风使得开元寺独一无二!!如今的开元寺依然香火旺盛,想来从唐到今,历时千年沧桑,仍然保有宋塔,明代的主体建筑,也真的是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