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是一本突破自我的心理学书籍。突破自己,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原来的自己成长为全新的自己。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的改变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行为方面的改变、思维方面的改变和关系方面改变。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变,我们就走出人生的瓶颈,重新绘制我们的全新的人生地图。
陈海贤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述行为方面的改变。
1,行为改变的前提是什么?
2,改变的本质是什么?
3,如何迈出改变的第1步?
首先第一点:
行为改变的前提是什么?
在改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改变?我们的行为是由谁来负责的?陈海贤老师告诉我们,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时候,此时就是改变的起点。
就像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里所说的,我们人类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仍有选择的自由。
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作出选择。即使别人说了伤害你的的话,你也可以选择生气或者选择不生气。你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的环境。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权利时,我们就会拿回选择的控制权。这就是我们行为改变的起点和前提。
什么是选择呢?选择辞职的时候是选择吗?其实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做了选择。当一个人呆在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做了选择。拖延也是一种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也是选择。甚至连我们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也是在做选择。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所有的状态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才能够想要去改变。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改变不了呢?或者被什么卡住,仍然停留在原地?
陈海贤老师认为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我们以为改变是按照理想的状况作出的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就是没有选择。其实不然。
比如我们在从事一个不喜欢做的工作,但是为了能养活自己,也没得选择。其实我们内心的潜台词是,我不愿意为喜欢的工作冒险,所以选择忍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也是一种选择。
第二个原因: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我们会抱怨是父母让我们留在身边,所以才没有去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去奋斗。或者选择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责任推卸给了父母。我们是一个受害者。父母是一个施害者,这样当梦想没法实现的时候,我们的负罪感会减轻。其实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北上广,没有足够的胆量去追求梦想。
第三个原因:改变需要勇气。选择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难,需要面对很多的焦虑,也需要勇气。
但如果想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第四个原因:改变需要时刻地自省。自省并不轻松,有时候还让人痛苦,可这正是改变的契机。
自省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曾国藩是写日记最好的践行者,常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写日记。
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的记录,及时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哪怕还没有发生的,在脑海里的想法也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方面:改变的本质是什么?
想要更好地了解行为改变的本质,就要先了解自我,我们身体里面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感性的自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象,理性的自我是骑象人。
用心理学的说法,感性的自我,是潜意识层面的自我,理性的自我是意识层面的自我。
那如何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潜意识,了解我们的大象呢?大象它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大象的力量非常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就像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非常地生气,想要去打孩子,虽然打过以后会非常地后悔,但当时在气头上的时候,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二个特点,大象是受情感驱动的,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驱动。
第三个特点,大象的速度非常得快。潜意识的速度比意识的速度快3万倍。也就是说我们理智上觉得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是潜意识上我们的手已经打到孩子身上了。
第四个特点,大象是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是我们从小到大生活的熟悉的模式。如果我们从小就是被打着长大的,那么当出现类似的情境的时候,我们只会用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那么大象与骑象人,他们喜欢哪些呢?
大象喜欢被经验的好处支配。骑象人喜欢被期待的好处支配,期待的好处也就是想象中的好处。
比如,我们都知道早上起来跑步会更有精神,但是我们仍然会睡懒觉。
这是因为期待中的好处是抽象的,而经验中的好处是具体的。
期待中的好处是发生在未来,而经验的好处是发生在过去或者是当下。
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的,而经验的好处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武志红老师在《身体指导答案》中说,只有对身体有感觉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欢乐和痛苦都必然要有身体的参与。
我们了解了大象是受经验的好处所支配的。那么经验是如何支配的呢?就是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强化来进行的。我们的经验受到过好处,所以才会得到强化,受到行为的认可,成为我们熟悉的模式。
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的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只有自己身体力行的道理才是属于自己的,才是从自己身上长出来的羽毛,任何听来的道理都只是把别人身上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而已。
三是,如何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改变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第1个原则是检验人生假设。
那严老师告诉我们,可以用x光片来进行检验,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那些该目标相反的行为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啊?
二,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我们?
三,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书中以艾米为例子,他在会上提出不同意见会担心遭到别人排斥。被别人当作异类,说他蠢。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其实我们人类的行为都是我们的信念来支配的。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一件事情,选择什么样的看法和行为,都是因为我们脑海里有一个标准的信念价值观。
通过假设检验来推翻我们原有的思维标准,《思辨与立场》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需要不断地去批判,我们的思维并不是正确的。
只有改变我们错误的信念,我们的行为才能够真正的发生改变。
第2个原则是小步子原理。
《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告诉,我们需要把想要去做的事情细分到最小最小的可执行的点。一个很大的骨头要一口一口地啃。当我们只专注于眼下的这一件很小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相当于啃了一小口骨头,我们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信心去啃下一口。
当我们专注于完成眼前的这一件一件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慢慢的把巨大的事情完成掉。慢慢地我们就会由过去的习得性无助的信念,转变成现在的习得性成功的信念。
任何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去做,就可以成功地去做到。我们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挑战,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花园,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呢?”老和尚看看他平静地说了三个字:“看脚下”。
第3个原则就是环境场。当我们想要去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加入学习的社群,比如洋葱阅读,有许多小伙伴与我们一起同行。会激发我们更快的阅读完一本书,长期地阅读书籍,喜欢上书籍。在家里做不到的事情,在学校或图书馆却可以做到。
第4个原则是情感触动,为什么我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需要身体参与。当我们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刺激大象,大象只会焦虑烦躁的原地打转,只有用爱来对待大象,大象才会有勇气和力量。就像《感受爱》这本书里所说到的,我们每天如果没有活在爱里,那么就是活在恐惧里。
我们要去爱我们的大象,接纳我们自己,不自责。过度的自责和内疚会变成一种负担,会让我们破罐子破摔。爱我们自己,接纳我们自己,信任我们自己。
一个人在25岁以后就可以做自己内在小孩的内在父母,我们可以去用爱驱动自己改变,自我激励。大象听不懂道理,但是大象能听懂爱,只有爱才会让他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同样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不要用道理来告诉他,而是用心、用爱的行为来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