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柴静快三年了,但总是会隔一段时间看一下她的文章或者视频。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写一下柴静。与其写《看见》带给我的感悟,不如谈谈她给我的启蒙。之前我读人很浅,都是浅浅地了解一下就略过了,自从接触柴静后,会想法设法从各个渠道了解她,这样一对比,发现深入一个人来研究会更加有趣,感悟更多。
现在想想,那些让我有很深震撼的人,都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很好;2.他们有一个吸引我的伟大人格。柴静让我最敬佩的地方莫过于她对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反省自己,突破自己;对外竭力做好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她,还是我初中无意间看到了《新闻调查》,那个时候她穿了一件浅红的外套,白色的毛衣,正在调查维护周正龙的相关领导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提的问题很犀利,一针见血,对方明显有点被看破的感觉,哑口了。我看了一下电视台标:CCTV13,顿时感觉中央电视台记者真不一样,真敢说真话,这是当时的认知。再看了一下她的名字:柴静,很好听,就记住了。
第二次真正开始认识是从她2005年的一个五分钟的演讲视频《我为祖国骄傲》,这个视频看了至少10次,还经常推荐给身边人看。她说,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看到这段话时真的很想哭,我现在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这段话会如此地震撼着我。她说的很真诚,也很有力量。包括现在想起来,还依然感动于她的这般真诚。这是认识的开始。
从这开始,就开始各处搜索她的各个采访视频,恨不得所有采访视频都看,《新闻调查》采访的视频,《看见》的节目视频,其中我最喜欢看人物访谈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采访星爷的,对话是这样的,柴静:“是不是你就是想在那个时候说出这句话?”,星爷:“对,你有这样的感觉么?”柴静:“有”,星爷:“谢谢你,谢谢~”这句话,我觉得星爷应该有这样的感悟:你竟然懂我,咱俩只是一个陌生人!除这些渠道外,书我也看了2遍,第2遍是想再深入了解她这个人,也是带着自己的一些疑惑去看的,还有她的博客、微博等。开始是集中一段时间都在大量看,感受到了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识到的世界,包括为人。后来都是带着困惑去看的,一点一点看。她说她的固有偏见被经历的这些人、事不断冲刷时,其实我的偏见也跟着她的刷新在刷新。下面是刷新的方面。
一、对于人性的认识
(1)关于人性:冲刷了我“人性二元论”的偏见
托尔斯塔说,他在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原型是新闻里一个女人做了别人情人后卧轨自杀的故事,最初安娜在他心中极不可爱,她是一个背叛丈夫、追求虚荣的女人,他要让她的下场“罪有应得”。但写着写着,他并没有美化她,只是不断地深化她,人性自身却有它的力量,它从故事的枝条上抽枝发芽长出来,多一根枝条,就多开一层花,越来越繁茂广大。安娜的死亡最终超越了小市民式的道德判断,在人的心里引起悲剧的共鸣。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到,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这些人不是我出发前想象的受害工人阶级,没有群像,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穷苦人群体,只有一个个诉求利益的人。
(2)宽容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宽容后,心胸开阔了不少。
宽厚不是容忍,宽厚是把你放在我的心里。我按照你的路走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二、关于恪守记者的职责反省
(1)采访
采访不是评判,是认识;不是改造,是明白。
一腔少年狂狷之气,讲什么人情世故?采访时万物由我驱使,自命正直里有一种冷酷。
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
要看得足够深,看到尽可能多的面,这样在表现他的时候才更完整。看到了多少,报道的程度就有多深。
情绪和感受不一样,情绪是非常主观,带有自我偏见的;感受是客观概念,把偏见放下来,进入到别人的经验中去。
(2)报道
怎么报道别人,先要知道怎么报道自己。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
记者要反映更复杂的更艰深的世界才让人佩服。
媒体重要的是呈现出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公敌。
写东西的人不用带着感情写,写得客观平实,事物自会折射出它本身蕴含的感情。
三、自律
(1)自我认知的反省:对于观察、感受、偏见、蒙昧的重新认识,我也在试着学习她去放下自己,用心感受~
观察一切,而不是愤慨,这样你可观察的东西才多。不只是观察,还要饶有兴味。
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一点儿一点儿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露出它里头很鲜嫩很青的那个劲儿。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2)关于思想的独立:我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样去活,才能有尊严。
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如果不试图去抵达“独立”这两个字的内涵,就不足以匹配这十年当中,生活在你身上流过和发生的事情。——自从看到这句话,一直在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3)自我的要求:我能感受到她在不停地自我反省,想要做到更好得勇气。
写,也是发现的一种过程,你不写,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
我就会问自己说,我有木有时光虚度。我可能做不到更好了,但还是要像朱光潜说的那样:此时,此地,此身。
四、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看了这么多了解柴静的方面,我能感受到柴静这十年的变化,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她的对自我的反省,对别人的宽厚、对职业的恪守,对真相的执着,这些都是我一直要去学习,去感悟,去内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