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出头的时候,第一次看此片,曾经质疑过编剧的三观,认为电影教坏了大众。
时隔多年,电影情节早已淡忘,今日听喜马拉雅电台主持人提起此片,便想再搜来翻看。我想可能是年龄的缘故,20多岁觉得三观不正的电影,30多岁看时却感同身受,泪流满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Francesca是一个内心浪漫主义的乡村主妇,在一个有着传统思想的小镇上,循规蹈矩的过完了她的青春年华,曾经的梦想和追求随着岁月的流逝,湮没在每天单调的日子里。人到中年的她,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疲倦和无奈写满了脸上,而出于家庭的责任和道义上的束缚,好像人生也只能如此。
Robert的出现,那个“不正常的人”,和镇上所有的人完全不同的那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让她不自觉的想要靠近。
他们之间的相处很逗趣,Robert采了蓝色的野花送给Francesca,她开玩笑的说,谢谢,不过这些花儿有毒。他吓得赶紧扔了。她像是恶作剧成功似的大笑,这种发自肺腑的开心和少女的那种风趣,与之前沉闷的农妇的感觉完全不同,此刻的她,整个人散发出鲜活的魅力。
白蛾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收工后来,随时皆可。(Francesca在廊桥上贴的留言条)
能感觉到Robert是真心爱她的,当他看到镇上那个出轨的妇人,所有人都不待见她,他很担心让她有这样的麻烦,可是,爱情在Francesca的内心已经扎根,她很坚定的告诉他,她想去,想见到他。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对于Robert这个人物,我很喜欢。虽说他是个浪子,但绝不是一个滥情的人。一辈子,一生一世记住所爱之人,至死都要和她在一起。
张爱玲曾说: 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两朵玫瑰,一朵是白的,一朵是红的,如果男人娶了白玫瑰,时间长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饭粒,而红的就成了心头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红的那朵,日子久了,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
但上面这段理论毕竟是来自于东方的一名女性,对于Robert,我更愿意相信,这是true love,是他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爱情。
整个影片,最令我感动的瞬间,是那场雨中告别。Robert在雨中恋恋不舍的望着坐在车子里等丈夫的Francesca,两个人的眼神相触,我瞬间泪崩了。这场告别亦是诀别,直至生命终点,再也没有相见。
他们都选择了不再见,各自回归各自的生活,没有对错。
假如,当初他们私奔了,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或许他们在长期的相处中,相互生厌,男人背弃当初的诺言,离开了她,而她已没了退路,郁郁寡欢,孤独终老。
又或者,Francesca实现了自己最初少女时的梦想,找到了自我,与Robert相爱终老。
但不管私奔后的哪种结局,Francesca将与自己原来的家庭和孩子永远的分离,对于老公这个好人,和她未成年的孩子,她将永怀着愧疚和心灵的不安度过余生。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她也确实没那个勇气去赌它一把。对于她来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她最理性和最好的安排。
“ 爱情的魔力虽然无法抗拒,若因为爱情而放弃责任,那么爱情的魔力就会消失,而爱情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
看完影片,让我突然想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我想,梁思成这个理科男,应该不会比徐志摩更懂浪漫。但林却选择了梁,因为林不确定,徐的浪漫多情只是一时还是一辈子,与其不确定还不如踏实一点,选择一个长情可靠的男人过此生。林想的通透,所以她成了徐志摩心中永远的那朵白莲。(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会不会显得太过狭隘)
不管怎样,选择怎样的人生,都需要勇气。失去,得到之间,只要问心无愧,就勇敢地去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