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构造函数
我们要介绍的第一个魔法方法是构造函数。你可能从未听说过构造函数(constructor),它其实就是本书前面一些示例中使用的初始化方法,只是命名为init。然而,构造函数不同于普通方法的地方在于,将在对象创建后自动调用它们。因此,无需采用本书前面一直使用的做法:
>>> f = FooBar()
>>> f.init()
构造函数让你只需像下面这样做:
>>> f = FooBar()
在Python中,创建构造函数很容易,只需将方法init的名称从普通的init改为魔法版init即可。
class FooBar:
def __init__(self):
self.somevar = 42
>>> f = FooBar()
>>> f.somevar
42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但你可能会问,如果给构造函数添加几个参数,结果将如何呢?请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FooBar:
def __init__(self, value=42):
self.somevar = value
9.1.1 重写普通方法和特殊的构造函数
第7章介绍了继承。每个类都有一个或多个超类,并从它们那里继承行为。对类B的实例调用方法(或访问其属性)时,如果找不到该方法(或属性),将在其超类A中查找。请看下面两个类:
class A:
def hello(self):
print("Hello, I'm A.")
class B(A):
pass
类A定义了一个名为hello的方法,并被类B继承。下面的示例演示了这些类是如何工作的:
>>> a = A()
>>> b = B()
>>> a.hello()
Hello, I'm A.
>>> b.hello()
Hello, I'm A.
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新建对象的状态,而对大多数子类来说,除超类的初始化代码外,还需要有自己的初始化代码。虽然所有方法的重写机制都相同,但与重写普通方法相比,重写构造函数时更有可能遇到一个特别的问题:重写构造函数时,必须调用超类(继承的类)的构造函数,否则可能无法正确地初始化对象。
请看下面的Bird类:
class Bird:
def __init__(self):
self.hungry = True
def eat(self):
if self.hungry:
print('Aaaah ...')
self.hungry = False
else:
print('No, thanks!')
这个类定义了所有鸟都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进食。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个类:
>>> b = Bird()
>>> b.eat()
Aaaah ...
>>> b.eat()
No, thanks!
从这个示例可知,鸟进食后就不再饥饿。下面来看子类SongBird,它新增了鸣叫功能。
class SongBird(Bird):
def __init__(self):
self.sound = 'Squawk!'
def sing(self):
print(self.sound)
SongBird类使用起来与Bird类一样容易:
>>> sb = SongBird()
>>> sb.sing()
Squawk!
9.1.2 调用未关联的超类构造函数
class SongBird(Bird):
def __init__(self):
Bird.__init__(self)
self.sound = 'Squawk!'
def sing(self):
print(self.sound)
在SongBird类中,只添加了一行,其中包含代码Bird.init(self)。
>>> sb = SongBird()
>>> sb.sing()
Squawk!
>>> sb.eat()
Aaaah ...
>>> sb.eat()
No, thanks!
对实例调用方法时,方法的参数self将自动关联到实例(称为关联的方法),这样的示例你见过多个。然而,如果你通过类调用方法(如Bird.init),就没有实例与其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你可随便设置参数self。这样的方法称为未关联的。
通过将这个未关联方法的self参数设置为当前实例,将使用超类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SongBird对象。这意味着将设置其属性hungry。
9.1.3 使用函数super
调用这个函数时,将当前类和当前实例作为参数。对其返回的对象调用方法时,调用的将是超类(而不是当前类)的方法。因此,在SongBird的构造函数中,可不使用Bird,而是使用super(SongBird, self)。另外,可像通常那样(也就是像调用关联的方法那样)调用方法init。
下面是前述示例的修订版本:
class Bird:
def __init__(self):
self.hungry = True
def eat(self):
if self.hungry:
print('Aaaah ...')
self.hungry = False
else:
print('No, thanks!')
class SongBird(Bird):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sound = 'Squawk!'
def sing(self):
print(self.sound)
这个新式版本与旧式版本等效:
>>> sb = SongBird()
>>> sb.sing()
Squawk!
>>> sb.eat()
Aaaah ...
>>> sb.eat()
No, thanks!
9.2 元素访问
虽然init无疑是你目前遇到的最重要的特殊方法,但还有不少其他的特殊方法,让你能够完成很多很酷的任务。
9.2.1 基本的序列和映射协议
序列和映射基本上是元素(item)的集合,要实现它们的基本行为(协议),不可变对象需要实现2个方法,而可变对象需要实现4个。
len(self):这个方法应返回集合包含的项数,对序列来说为元素个数,对映射来说为键值对数。如果len返回零(且没有实现覆盖这种行为的nonzero),对象在布尔上下文中将被视为假(就像空的列表、元组、字符串和字典一样)。
getitem(self, key):这个方法应返回与指定键相关联的值。对序列来说,键应该是0~n -1的整数(也可以是负数,这将在后面说明),其中n为序列的长度。对映射来说,键可以是任何类型。
setitem(self, key, value):这个方法应以与键相关联的方式存储值,以便以后能够使用getitem来获取。当然,仅当对象可变时才需要实现这个方法。
delitem(self, key):这个方法在对对象的组成部分使用del语句时被调用,应删除与key相关联的值。同样,仅当对象可变(且允许其项被删除)时,才需要实现这个方法。
对于这些方法,还有一些额外的要求。
对于序列,如果键为负整数,应从末尾往前数。换而言之,x[-n]应与x[len(x)-n]等效。
如果键的类型不合适(如对序列使用字符串键),可能引发TypeError异常。
对于序列,如果索引的类型是正确的,但不在允许的范围内,应引发IndexError异常。
要了解更复杂的接口和使用的抽象基类(Sequence),请参阅有关模块collections的文档。
下面来试一试,看看能否创建一个无穷序列。
def check_index(key):
"""
指定的键是否是可接受的索引?
键必须是非负整数,才是可接受的。如果不是整数,
将引发TypeError异常;如果是负数,将引发Index
Error异常(因为这个序列的长度是无穷的)
"""
if not isinstance(key, int): raise TypeError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已知的类型
if key < 0: raise IndexError
class ArithmeticSequence:
def __init__(self, start=0, step=1):
"""
初始化这个算术序列
start -序列中的第一个值
step -两个相邻值的差
changed -一个字典,包含用户修改后的值
"""
self.start = start # 存储起始值
self.step = step # 存储步长值
self.changed = {} # 没有任何元素被修改
def __getitem__(self, key):
"""
从算术序列中获取一个元素
"""
check_index(key)
try: return self.changed[key] # 修改过?
except KeyError: # 如果没有修改过,
return self.start + key * self.step # 就计算元素的值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
修改算术序列中的元素
"""
check_index(key)
self.changed[key] = value # 存储修改后的值
这些代码实现的是一个算术序列,其中任何两个相邻数字的差都相同。第一个值是由构造函数的参数start(默认为0)指定的,而相邻值之间的差是由参数step(默认为1)指定的。你允许用户修改某些元素,这是通过将不符合规则的值保存在字典changed中实现的。如果元素未被修改,就使用公式self.start + key * self.step来计算它的值。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个类:
>>> s = ArithmeticSequence(1, 2)
>>> s[4]
9
>>> s[4] = 2
>>> s[4]
2
>>> s[5]
11
9.2.2 从 list、dict 和 str 派生
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一个带访问计数器的列表。
class CounterList(list):
def __init__(self, *args):
super().__init__(*args)
self.counter = 0
def __getitem__(self, index):
self.counter += 1
return super(CounterList, self).__getitem__(index)
CounterList类深深地依赖于其超类(list)的行为。CounterList没有重写的方法(如append、extend、index等)都可直接使用。在两个被重写的方法中,使用super来调用超类的相应方法,并添加了必要的行为:初始化属性counter(在init中)和更新属性counter(在getitem中)。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CounterList的可能用法:
>>> cl = CounterList(range(10))
>>> cl
[0, 1, 2, 3, 4, 5, 6, 7, 8, 9]
>>> cl.reverse()
>>> cl
[9, 8, 7, 6, 5, 4, 3, 2, 1, 0]
>>> del cl[3:6]
>>> cl
[9, 8, 7, 3, 2, 1, 0]
>>> cl.counter
0
>>> cl[4] + cl[2]
9
>>> cl.counter
2
如你所见,CounterList的行为在大多数方面都类似于列表,但它有一个counter属性(其初始值为0)。每当你访问列表元素时,这个属性的值都加1。执行加法运算cl[4] + cl[2]后,counter的值递增两次,变成了2。
9.3 特性
如果访问给定属性时必须采取特定的措施,那么像这样封装状态变量(属性)很重要。例如,请看下面的Rectangle类: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
self.width = 0
self.height = 0
def set_size(self, size):
self.width, self.height = size
def get_size(self):
return self.width, self.height
下面的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个类:
>>> r = Rectangle()
>>> r.width = 10
>>> r.height = 5
>>> r.get_size()
(10, 5)
>>> r.set_size((150, 100))
>>> r.width
150
get_size和set_size是假想属性size的存取方法,这个属性是一个由width和height组成的元组。(可随便将这个属性替换为更有趣的属性,如矩形的面积或其对角线长度。)这些代码并非完全错误,但存在缺陷。使用这个类时,程序员应无需关心它是如何实现的(封装)。如果有一天你想修改实现,让size成为真正的属性,而width和height是动态计算出来的,就需要提供用于访问width和height的存取方法,使用这个类的程序也必须重写。应让客户端代码(使用你所编写代码的代码)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属性。
9.3.1 函数 property
函数property使用起来很简单。如果你编写了一个类,如前一节的Rectangle类,只需再添加一行代码。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self):
self.width = 0
self.height = 0
def set_size(self, size):
self.width, self.height = size
def get_size(self):
return self.width, self.height
size = property(get_size, set_size)
在这个新版的Rectangle中,通过调用函数property并将存取方法作为参数(获取方法在前,设置方法在后)创建了一个特性,然后将名称size关联到这个特性。这样,你就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width、height和size,而无需关心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 r = Rectangle()
>>> r.width = 10
>>> r.height = 5
>>> r.size
(10, 5)
>>> r.size = 150, 100
>>> r.width
150
如你所见,属性size依然受制于get_size和set_size执行的计算,但看起来就像普通属性一样。
实际上,调用函数property时,还可不指定参数、指定一个参数、指定三个参数或指定四个参数。如果没有指定任何参数,创建的特性将既不可读也不可写。如果只指定一个参数(获取方法),创建的特性将是只读的。第三个参数是可选的,指定用于删除属性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接受任何参数)。第四个参数也是可选的,指定一个文档字符串。这些参数分别名为fget、fset、fdel和doc。如果你要创建一个只可写且带文档字符串的特性,可使用它们作为关键字参数来实现。
9.3.2 静态方法和类方法
静态方法和类方法是这样创建的:将它们分别包装在staticmethod和classmethod类的对象中。静态方法的定义中没有参数self,可直接通过类来调用。类方法的定义中包含类似于self的参数,通常被命名为cls。对于类方法,也可通过对象直接调用,但参数cls将自动关联到类。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class MyClass:
def smeth():
print('This is a static method')
smeth = staticmethod(smeth)
def cmeth(cls):
print('This is a class method of', cls)
cmeth = classmethod(cmeth)
像这样手工包装和替换方法有点繁琐。在Python 2.4中,引入了一种名为装饰器的新语法,可用于像这样包装方法。(实际上,装饰器可用于包装任何可调用的对象,并且可用于方法和函数。)可指定一个或多个装饰器,为此可在方法(或函数)前面使用运算符@列出这些装饰(指定了多个装饰器时,应用的顺序与列出的顺序相反)。
class MyClass:
@staticmethod
def smeth():
print('This is a static method')
@classmethod
def cmeth(cls):
print('This is a class method of', cls)
定义这些方法后,就可像下面这样使用它们(无需实例化类):
>>> MyClass.smeth()
This is a static method
>>> MyClass.cmeth()
This is a class method of <class '__main__.MyClass'>
9.3.3 getattr、setattr等方法
可以拦截对对象属性的所有访问企图,其用途之一是在旧式类中实现特性(在旧式类中,函数property的行为可能不符合预期)。要在属性被访问时执行一段代码,必须使用一些魔法法。下面的四个魔法方法提供了你需要的所有功能(在旧式类中,只需使用后面三个)。
getattribute(self, name):在属性被访问时自动调用(只适用于新式类)。
getattr(self, name):在属性被访问而对象没有这样的属性时自动调用。
setattr(self, name, value):试图给属性赋值时自动调用。
delattr(self, name):试图删除属性时自动调用。
相比函数property,这些魔法方法使用起来要棘手些(从某种程度上说,效率也更低),但它们很有用,因为你可在这些方法中编写处理多个特性的代码。然而,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使用函数property吧。
再来看前面的Rectangle示例,但这里使用的是魔法方法:
class Rectangle:
def __init__ (self):
self.width = 0
self.height = 0
def __setattr__(self, name, value):
if name == 'size':
self.width, self.height = value
else:
self. __dict__[name] = value
def __getattr__(self, name):
if name == 'size':
return self.width, self.height
else:
raise AttributeError()
如你所见,这个版本需要处理额外的管理细节。对于这个代码示例,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9.4 迭代器
9.4.1 迭代器协议
迭代(iterate)意味着重复多次,就像循环那样。本书前面只使用for循环迭代过序列和字典,但实际上也可迭代其他对象:实现了方法iter的对象。
方法iter返回一个迭代器,它是包含方法next的对象,而调用这个方法时可不提供任何参数。当你调用方法next时,迭代器应返回其下一个值。如果迭代器没有可供返回的值,应引发StopIteration异常。你还可使用内置的便利函数next,在这种情况下,next(it)与it.next()等效。
这有什么意义呢?为何不使用列表呢?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列表都有点像用大炮打蚊子。例如,如果你有一个可逐个计算值的函数,你可能只想逐个地获取值,而不是使用列表一次性获取。这是因为如果有很多值,列表可能占用太多的内存。但还有其他原因:使用迭代器更通用、更简单、更优雅。下面来看一个不能使用列表的示例,因为如果使用,这个列表的长度必须是无穷大的!
这个“列表”为斐波那契数列,表示该数列的迭代器如下:
class Fibs:
def __init__(self):
self.a = 0
self.b = 1
def __next__(self):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return self.a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注意到这个迭代器实现了方法iter,而这个方法返回迭代器本身。在很多情况下,都在另一个对象中实现返回迭代器的方法iter,并在for循环中使用这个对象。但推荐在迭代器中也实现方法iter(并像刚才那样让它返回self),这样迭代器就可直接用于for循环中。
首先,创建一个Fibs对象。
>>> fibs = Fibs()
>>> for f in fibs:
... if f > 1000:
... print(f)
... break
...
1597
这个循环之所以会停止,是因为其中包含break语句;否则,这个for循环将没完没了地执行。
9.4.2 从迭代器创建序列
除了对迭代器和可迭代对象进行迭代(通常这样做)之外,还可将它们转换为序列。在可以使用序列的情况下,大多也可使用迭代器或可迭代对象(诸如索引和切片等操作除外)。一个这样的例子是使用构造函数list显式地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
>>> class TestIterator:
... value = 0
... def __next__(self):
... self.value += 1
... if self.value > 10: raise StopIteration
... return self.value
... def __iter__(self):
... return self
...
>>> ti = TestIterator()
>>> list(ti)
[1, 2, 3, 4, 5, 6, 7, 8, 9, 10]
9.5 生成器
生成器是一种使用普通函数语法定义的迭代器。生成器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呢?通过示例来说明最合适。下面先来看看如何创建和使用生成器,然后再看看幕后的情况。
9.5.1 创建生成器
生成器创建起来与函数一样简单。你现在肯定厌烦了老套的斐波那契数列,所以下面换换口味,创建一个将嵌套列表展开的函数。这个函数将一个类似于下面的列表作为参数:
nested = [[1, 2], [3, 4], [5]]
换而言之,这是一个列表的列表。函数应按顺序提供这些数字,下面是一种解决方案:
def flatten(nested):
for sublist in nested:
for element in sublist:
yield element
这个函数的大部分代码都很简单。它首先迭代所提供嵌套列表中的所有子列表,然后按顺序迭代每个子列表的元素。
在这里,你没有见过的是yield语句。包含yield语句的函数都被称为生成器。这可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生成器的行为与普通函数截然不同。差别在于,生成器不是使用return返回一值,而是可以生成多个值,每次一个。每次使用yield生成一个值后,函数都将冻结,即在此停止执行,等待被重新唤醒。被重新唤醒后,函数将从停止的地方开始继续执行。
为使用所有的值,可对生成器进行迭代。
>>> nested = [[1, 2], [3, 4], [5]]
>>> for num in flatten(nested):
... print(num)
...
1
2
3
4
5
或
>>> list(flatten(nested))
[1, 2, 3, 4, 5]
9.5.2 递归式生成器
前一节设计的生成器只能处理两层的嵌套列表,这是使用两个for循环来实现的。如果要处理任意层嵌套的列表,该如何办呢?例如,你可能使用这样的列表来表示树结构(也可以使用特定的树类,但策略是相同的)。对于每层嵌套,都需要一个for循环,但由于不知道有多少层嵌套,你必须修改解决方案,使其更灵活。该求助于递归了。
def flatten(nested):
try:
for sublist in nested:
for element in flatten(sublist):
yield element
except TypeError:
yield nested
调用flatten时,有两种可能性(处理递归时都如此):基线条件和递归条件。在基线条件下,要求这个函数展开单个元素(如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for循环将引发TypeError异常(因为你试图迭代一个数),而这个生成器只生成一个元素。
9.5.3
如果你按前面的例子做了,就差不多知道了如何使用生成器。你知道,生成器是包含关键字yield的函数,但被调用时不会执行函数体内的代码,而是返回一个迭代器。每次请求值时,都将执行生成器的代码,直到遇到yield或return。yield意味着应生成一个值,而return意味着生成器应停止执行(即不再生成值;仅当在生成器调用return时,才能不提供任何参数)。
换而言之,生成器由两个单独的部分组成:生成器的函数和生成器的迭代器。生成器的函数是由def语句定义的,其中包含yield。生成器的迭代器是这个函数返回的结果。用不太准确的话说,这两个实体通常被视为一个,通称为生成器。
>>> def simple_generator():
yield 1
...
>>> simple_generator
<function simple_generator at 153b44>
>>> simple_generator()
<generator object at 1510b0>
对于生成器的函数返回的迭代器,可以像使用其他迭代器一样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