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在 前 面
本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分为3部分,主要讨论家长在3个方面应当坚持原则——价值观、责任感和纪律性,每一部分都包含了若干建议,告诉家长们如何把坚持原则付诸实践。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建议能否实施,关键在于家长自己能否坚持原则。
与孩子一起成长
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
在养育子女的道路上,我们其实拥有很多宝贵的机会。我曾经读过丹·阿兰德写的书,他在书中指出,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伊丽莎白也说过:“生儿育女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一旦有了孩子,父母的心就将不再属于自己。”安妮·拉模特的说法却不同,在她看来,养育儿女就是要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
上面这3个人的说法其实都对。不仅如此,我们也认为,生儿育女也为父母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孩子面前身体力行地表现了这一人生真谛。
想一想,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一真理生动地传授给孩子呢?
写一张字条,今晚就把字条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给每个孩子写一封电子邮件,说一说孩子有哪些方面让爸爸妈妈特别爱他们,珍视和佩服他们,孩子上床睡觉以前再当面把邮件的内容念一遍。
多年以前,我的朋友从非洲领养了一个男孩。跟其他所有养父母一样,朋友为领养孩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手续也相当复杂——成堆的文件,无数次家访,巨额的花费,国内国外来回奔波,漫长的等待,以及前程未卜所带来的担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经历过。最后,朋友终于来到地球的另一端,在一所孤儿院门口第一次看到了那个真实的小男孩儿,在此之前,只见过男孩儿的照片。收养的过程被朋友用照片和录像记录下来,在家人和朋友圈里分享,其中有一张是养父第一次抱着男孩儿时亲他小脸蛋的特写,有一张是养父的大女儿在机场张开双臂迎接弟弟,还有一张是养父的父母抱着男孩儿喜极而泣。
录像记下的场面中,有一段是我最喜欢的,拍的是朋友带着小男孩儿,在经过数日奔波之后,终于跨越了两个大洲到达机场,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当时已是半夜,朋友的车终于开上家门口的车道,小男孩儿也快要睡着了,没想到前来迎接的友人们早已伫立在马路两边,手捧点燃的蜡烛,唱着赞歌,一路排到了家门口。朋友带着小男孩儿下了车,步行到房子面前,那儿将是孩子未来乃至永远的家。人群站成一圈,把小男孩儿围在中间。这些人和他素昧平生,却深深地爱着他、为他祈福,用轻柔的颂歌为这小小的生命唱出宇宙的真理。
假设一下,要是朋友没有经历如此漫长而繁杂的收养过程,谁也不会知道小男孩儿今后的命运怎么样——不会有人知道,小男孩儿会活多久、照顾他的又会是谁,也不会有人知道,就他以前所处的环境,他该如何生存下来。
可是有一点却无可置疑:小男孩被一个家庭收养,有了爱他的爸爸和妈妈,争着抢着抱他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有周围呵护他、怜爱他的祖父母和邻居们。小男孩从此不会再缺少任何的生活必需品——吃的,住的,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一应俱全——在他出生后的那几个月里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换句话说,是爱拯救了小男孩儿。
我自己呢?跟小男孩儿一模一样,我也经历了一次被收养的过程,但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收养,是天降甘露滋润了我,也滋润了我的孩子。作为父母,我的一个义务就是要让孩子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仁慈与怜悯。
本文摘自:《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美】赛西•高夫【美】戴维•托马斯【美】梅丽莎•切瓦特桑
译者:刘华 / 陈立
思塾采撷,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家长思塾公众号,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