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夏
—1—
和小姨聊天,聊到我弟。
他今年初二,马上初三了,学业很重,早5晚10的与课本作战。因为体验过,特别理解又心疼他们这个阶段的那种辛苦。
有没有考虑过走艺术生啊,学表演或者主持之类的·····
我觉的弟弟颜值高,长的很帅的那种,关键他能说能闹,还爱表演,可以尝试的培养一下他这方面的天赋。
小姨觉得他不喜欢,认为艺术生是那种成绩不好的人才走的路。其实不是,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发现学艺术的也可以去好的大学,像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这类优质大学。而且毕业找工作,传媒、艺术专业的机会也很多,和理科生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倒是纯粹的理科生,报志愿的时候脑袋一热,就读了数学专业,纯数学的还不是偏统计或计算机,毕业那会儿选择特别狭隘,基本上只能去学校教学,连考公务员都很少有招这个专业的,只能报三无限的岗位(当然如果是清华北大的那种名牌大学数学专业的可能就另当别论了)有时候传媒、艺术这条路甚至比一心扑在理科上来的容易。
其实,他也说不清楚他自己喜欢不喜欢,因为没有去感受。我建议是假期就给他去体验的机会,上个表演课,播音课,多扩展一下他的兴趣爱好,孩子真的需要家长去引导,给他一个感受的环境,他才有更多的选择。
要不,他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啊。
—2—
我出生在一个县城,虽然从小吃穿物质上什么都不缺,但我还是觉得环境挺闭塞的,跟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家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欠缺很多,就比如:经历。
从小就明白,经历是一种财富。
平时我的学校生活比较单一,当我后来自己去了较大的城市当了老师,才知道原来大城市的孩子学校生活也可以那么丰富。谁说高中只有学习,好的高中都是学习、课余活动两不误。各种奥数竞赛、国际辩论赛、演讲大赛、舞蹈比赛、乐器演奏比赛,还有各种晚会等等,假期有的学校还会组织国外交流,打开孩子的视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课余生活简直丰富多彩。而我们那里是无法想象这些的,假期更多的是辅导班,顶多参加个舞蹈班或者乐器班,都很少。
所以,我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也就影响了之后每一步的选择。
高中文理分科,我盲目的跟从大批孩子的选择,也因为当时我们学校重文轻理,其实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文科怎么就不如理科了,那时候不知道从哪灌输的思想,学文的都是脑袋笨的,理科学不明白的,才不得已选文。此外,我们当时只有理科生能待在重点班,文科没有这个待遇。所以,各种原因,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未来那时候还不知道迷茫的概念,就知道苦学,本以为,成绩好了,什么都没问题。
高考报志愿,也是一个坑。
还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对大学更是了解甚少。现在觉得,那会儿在引导和选择上,没有人给我太多的帮助,我只能像头小鹿乱撞。
而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不知道自己那三年都在为高考报志愿的选择做了什么?好像从头到尾,只在做一件事,埋头学习,其他的基本上没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不看电视,不玩电脑,课外书也寥寥几本,基本没时间看,手机都是只能用来打电话。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信息有多闭塞。
所以,我怎么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是当医生、学播音,还是做新闻,学设计呢?
原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耽误了不少人。
-3-
我们那一批,不光我自己,我有很多同学都不清楚自己的方向。
我的同班好友英姑娘,高考分恰好卡在重点分数线,她被一所师范院校的朝语专业录取。她是因为喜欢朝语么?恰恰不是这样,当时她随便报的学校,更不知道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那么难。进公司吧,还是一个师范学校,而且需要朝语专业的这类公司很少,听起来应该去当老师,可偏偏是在师范学校里的非师范专业,基本上没有招聘朝语的。所以,毕业后,她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这条路很艰辛。就因为当时消息闭塞,不清楚这个时代社会的就业走向,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最近,她选择了考研,换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发现我们总是在后知后觉,才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如果当初就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这个专业,高考大胆的报考它,是不是不会走这么多的弯路?可是那时候年纪轻轻的我们,就像一条在海上飘着的小船,没有丰富的行驶经验更没有明确的方向,风吹向哪儿,小船驶向哪儿。
那时,命运的那根绳子完全由不得自己操控。
我又何尝不是?
可我也知道一些人,他们在人生的选择路口,很幸运。
前些天看到一篇博文,里面讲一个姑娘在高中的时候,本来是要听从父母的建议以后学经济,但高二的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刊编辑社,这个活动整个过程她都乐在其中,慢慢觉得自己竟如此喜欢做传媒,所以他果断换了方向,大学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如果你看过《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应该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孩,她叫姚婷婷。很年轻,很执着,很坚定,因为心中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好的导演。
她说是在高中的一次活动中,她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之前他们的班级并不是很团结,她就整理了班级同学平日里的照片和视频,让她的妈妈单位的阿姨帮忙做了一个班级视频,想借此机会让大家更多的感受集体的爱与力量。没想到反响很大,大家看完后,有的同学,感动的泪流不止,说是因为看到这个视频,发现原来我们的班同学是多么的可爱,后来班级的感情比以前好多了。
正是因为这次经历,她才下定决心以后要考传媒大学,学导演。因为,他觉得一部好的影片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会改变生活态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愿意去做,而且乐在其中。
你无法预知未来,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小步,都不可小觑。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步的尝试,会影响到你下一步的抉择。但不尝试,你没有体验,更不会有惊喜和结果。
读书的时候,不应该是光闷头学习,你以为做其他的事情可能会耽误了学习的时间,但如果你错过了很多你当时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尝试和体验,总有一天,你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当年因为错过一些本可以获得的体验才导致不得不走的弯路。
有一些学习外的经历真的真的很重要。
-4-
有一位哲人说过: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生活。
读书最终不还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而生活又是什么?不就是由各种丰富多彩的经历组成的么,更可况一些经历会让你变得更会生活。
以前家长和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学生时代就是该好好读书,有些活动不参加也罢,成绩好就行。如果你真相信了这句话,我觉得挺亏的。就好比你只有好的成绩,却没有方向,虽然报了一个好大学,但专业你未必喜欢,以后,你可能就会后悔。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留在大的城市,孤独辛苦着,也不愿意回小地方。可能其中有一个原因,因为大的世界会给你更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更开阔的视野。
教育资源也是一样的。小城市的孩子在参加各个辅导班补课啃书本的时候,大城市的孩子却背着乐器奔波在各个学艺的路上,当小地方的孩子开始知道培养兴趣爱好了,大城市的孩子已经开始出国留学开始了国际交流。
总是慢一步,在视野上,经历上。
别吝啬你的时间,在一些目前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多点必要事情之外的感受没什么不好?因为你不知道,也许某一天,这份经历所带给你的将会点醒你在迷茫的路口,走出人生最漂亮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