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曾国藩》这本书之前,对于曾国藩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本上的洋务运动中,看了书以后发现,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位喜好西方技术经济的权臣,更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颇深了解的大儒。
但他没有被传统思想束缚住,而是敢于大刀阔斧的积极实行洋务运动,力图拯救大清岌岌可危的江山。
为了振兴大清,对外的很多事情,曾国藩“打掉牙齿血往肚子里吞”的态度,让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个缩头乌龟,更有甚者觉得他是卖国贼,他依旧做着自己,做着该做的事情。
01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当容闳给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附设一所“兵工学校”,自行培育工程师时,曾国藩极其赞许,开创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在制造机器的过程中,曾国藩发现尽管中国人每天与机器打交道,却并不懂得制造机器的基本原理,于是在江南制造局内设“翻译馆”。
彼时,曾国藩经营的江南制造总局,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工业基地,更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02 派遣留学生
为培养人才,曾国藩拟选聪颖幼童,远赴海外,花十余年光景,去学习各类科学技术。当时对于派遣留学生这点,众说纷纭,许多人认为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聘请西人授课就足以,何必派幼童远赴重洋呢?
曾国藩却说:“设局制造、设馆教学是用来振兴国家的基本条件,而远赴海外去学习是集思广益之举,能收取更大的效果,想要真正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必须亲身经历去浸润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