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方向困惑不是青年人的专利。
一位朋友,在职场混迹多年,已是公司中层,有车有房有事业。原本还蛮羡慕朋友如今的生活,没想到她自己却很不喜欢。
其实她一入公司就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准确的说,是不喜欢自己学的专业。考大学时,家人告诉她这个专业就业情况好。她自以为对这个世界了解太少,就按父母设计的道路选择。刚工作时,她发觉自己很不适合这个职业,家人劝她要“干一行,爱一行”。她以为自己能适应,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坚持了十多年,她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到公司中层。不得不说,即使是这个不喜欢的工作,她依然干的十分的出色。但最近她看着自己奔四的年纪,想到未来还要干二十年不喜欢的工作,她真的再也不想坚持了。
朋友们都劝她想清楚。如果她现在要转做其他职业,就意味着放弃公司给她的一切,放弃自己从前的工作经验,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即使她不怕转行初期的辛苦和低收入,也必须全面考虑生活的问题。如今,她已经是奔四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事已高,在不远的未来就要面临医疗和养老的问题;孩子在上学,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开销不菲。转行,就意味着她的生活风险陡然增高。
“还不如早几年考虑转行的问题了。”她说。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喜欢干什么工作,苦苦挣扎。其实,有两部电影或许可以解开这样的困惑。
《三傻大闹宝莱坞》
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工作,或许应该参考下《三傻大闹宝莱坞》给出的答案:追随所爱。
剧中的男主学的自己喜欢的专业,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这也是他能持续保持学业和事业优秀的基础。他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和生活,活的洒脱,反对学校刻板的教育方式,无视这个世界浮躁的成功理念。在他的鼓励下,喜欢摄影的朋友放弃了所学专业,转而从事一直喜爱的摄影事业,过上了喜欢的生活。
超过两个小时的片长,并无拖沓,故事内容虽然有些理想化,但也极具讽刺意味。一定程度的竞争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但过度的追逐成功似乎也有些本末倒置。毕竟追逐成功的目的不过是过上幸福的生活。
世俗给出的成功坐标是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地位,没有你喜不喜欢,快不快乐。而你真正需要的生活除了物质还有精神,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也不该太过疲惫。真实的生活是过给自己的。
想想朋友在四十岁前转行也不算太晚。好过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却依然顾及于世俗的观念而坚持着。
人可以趁年轻多尝试些不同的职业,很多时候,只有真正接触了某个职业的具体工作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如果不适合,也没有必要过分执着,早早另选方向,好过苦苦的坚持。
《阿甘正传》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或许可以参考下《阿甘正传》的意见:把每一个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阿甘从一个先天弱智的小孩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兵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堪称传奇。阿甘真正把每一个他能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极致。
如果按照智商测试范围标准来看,剧中给出的阿甘的智商应该算为临界正常。而事实上,现行的智商测试早已被指出有种种不科学之处。剧中的阿甘应该是一个智力普通的孩子。
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阿甘并不知道自己想什么。每一次选择,阿甘都选了他能做的事情。
阿甘的处事态度和道家老子提倡的“无为”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一种被动的、随波逐流的态度。他从来都是像风中的羽毛一样响应着事件,保持着思想的纯净和无忧无虑。
在选择上“无为”,并不意味着做事碌碌无为。阿甘一旦去做一件事,就会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任凭世界变化,而他却不改本色。
这个世界的职业选择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在年轻的时候尝试更多的职业选择,一定好过到中老年后再遗憾后悔。而一旦选择了一个工作,就该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阿甘的妈妈是特别智慧的女性,她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在我看来,果断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和坚持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的人,都是智者。